7月1日至7月3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愿有我“青春领航”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在蕲春团县委、向桥乡团委、向桥中学的引导下,在支教活动中开展了一场非遗剪纸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让这项千年非遗技艺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课堂上,杨雅莉老师化身为传统文化传播者,从剪纸的历史讲起,生动阐述了剪纸从民间习俗中诞生,历经千年发展成为非遗瑰宝的历程。随后,她细致演示了剪纸的折叠、裁剪技巧,从简单的三角对折到复杂的连续纹样设计,每一步都耐心引导,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投入创作。杨雅莉老师穿梭在课桌间,为遇到难题的孩子答疑解惑,手把手教他们调整角度、修改图案,教室里满是专注创作的氛围,不时传来成功剪出图案的欢呼声。

当一个个剪纸作品完成后,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杨雅莉老师趁机向孩子们讲解了作品中图案的寓意,如莲花象征纯洁、鱼代表富足等,让孩子们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更深入地领悟传统文化里的美好寄托。这场非遗剪纸课堂,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让古老艺术与童真心灵产生了奇妙共鸣。

据了解,剪纸作为中国最具群众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汉代,2006 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 “智” 愿有我 “青春领航” 支教团的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力搭建起非遗传承的桥梁,他们用耐心与热情,将剪纸这一非遗项目引入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传统技艺,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支年轻的支教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为非遗注入青春活力,让古老技艺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持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