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位置: 团委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 致敬历史丰碑,赓续“两弹一星”精神星火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团委02   时间:2025-07-05   点击数:

为深入挖掘红色富矿,熔铸时代新魂,激励广大师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勇担使命、矢志奋斗,2025年7月5日清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励行读书会”红安实践队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研学活动。实践队员们牵手当地少年儿童,共同踏上承载着荣光的八一长胜桥,最终抵达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前,隆重举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做时代先锋青年”主题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精神接力。

队伍抵达庄严肃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前。青年学子身姿挺拔如松,列队肃立;少先队员神情庄重,红领巾在晨光中格外鲜艳。他们脚下,是1931年革命星火熊熊燃起的红色热土。高耸的花岗岩碑体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十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学子们手中高举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科技报国,青春担当”等标语牌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历史荣光与时代使命激情对话的壮阔图景。

在巍峨的纪念碑下,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仪式庄严举行。党员代表与少先队员代表并肩而立,面向鲜红的党旗与队旗,举起右拳,以青春的名义发出时代强音:“我们必将铭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我们承诺:珍惜时光,发奋学习,锤炼本领,矢志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誓言铿锵,字字千钧,在纪念碑上空久久回荡,仿佛是对历史承诺的回响,更是向未来进发的号角。这一刻,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朝气在此刻轰然交汇、融为一体。

仪式结束后,实践队员开展了生动的“移动课堂”。他们深情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隐姓埋名、呕心沥血,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举世瞩目伟业的感人事迹。从钱学森冲破阻挠毅然归国,到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情怀;从戈壁滩上的风餐露宿,到罗布泊上空的惊天巨响......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变得无比清晰而震撼。

队员们深刻阐释了在革命老区红安举办此次活动的深意:红安,这片诞生了无数革命英烈的土地,其孕育的“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共同的核心,是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是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此次活动,正是将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科学报国精神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理解:新时代的奋斗,既需要革命先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也需要科技工作者“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

实践队员们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他们将把在红安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科技实践、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通过牵手当地少年儿童,也在孩子们心中早早播下了爱国、奋斗、创新的种子,让“两弹一星”精神的星火,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照亮未来科技强国之路。

COPYRIGHT@2023 WWW.whhxit.edu.cn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学院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