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丝要切细些才入味!”“火候不够,再焖五分钟!”临近中午,龙山镇彭家沟小学的厨房早已热闹非凡。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普润乡村·青春发声实践队的队员们正围着灶台忙碌,洗菜、颠勺、装盘分工有序,锅铲碰撞声与欢笑声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灶台前炼就团队凝聚力
当课程上完后,队员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展厨艺,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秀”就此展开。
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在家很少下厨,想要借此机会,试着做出记忆中的味道。”“厨房新手”在团队中的比例不在少数。从最初肉末炒焦的尴尬,到如今能烹制出色泽金黄的蛋炒饭,队员们的厨艺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
更令人惊喜的是,队员们自发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菜。不胜枚举地带有地域特色的美食,不仅让队员们品尝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通过做家乡菜,我们不仅分享了美食,更交流了地域文化。”这种“以食会友”的形式已成为团队每日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同时也为三下乡实践增添了别样色彩。


柴米油盐中的成长
实践队员们纷纷感慨道:“自己动手做饭后,才真正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从最初的生疏忙乱,到后来的娴熟配合,队员们在柴米油盐中磨炼了耐心,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暖。这些看似平凡的做饭日常,成为本次实践中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成长记忆。



厨房的灯光映照着忙碌的身影,饭菜的香气浸润着乡野的风。在这段自己买菜做饭的日子里,实践队员们不仅填饱了肚子,更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是劳动的滋味,是团队的温情,更是青春与乡土碰撞出的最美火花。
文/李佳璐,图/刘卓瑶 桂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