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助阳花开实践队的志愿者走进徐湾社区青少年空间,30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期待着老师带来的趣味课程,一场关于电磁的奇妙探索就此展开。

课堂上,老师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讲解静电的奥秘。他们用气球摩擦头发后吸附碎纸屑的实验,直观展示静电的存在;还列举了干燥天气下车门带电、衣服黏连等现象,让孩子们明白静电并非“魔法”,而是物质微粒的电荷转移。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遇到的静电经历,现场互动不断。

随后,课程转入电流与磁场的关联讲解。老师们带来导线、电池和自制电磁铁装置,演示“电生磁”的过程:当电流通过缠绕铁钉的导线时,铁钉瞬间具备了吸附回形针的能力,随着电流断开,磁性又立即消失。孩子们瞪大双眼,争先恐后地尝试操作,在亲手实践中理解电磁转化的原理,课堂里满是兴奋的欢呼声。来自视觉传达设计1243班的志愿者方钰文感叹:“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我满心欢喜。从简单电路实验到磁铁小游戏,他们的专注与欢呼感染着我。能以志愿之力,点燃科学火种,陪伴他们探索未知,这份经历珍贵又温暖,是成长路上双向的收获。”

实践队指导老师陈军表示,此次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世界的一扇窗。未来,助阳花开实践队将推出更多物理、生物、天文等领域的趣味课程,让青少年在社区里就能触摸科学、探索未知,为成长注入更多活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