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位置: 团委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华夏非遗实践队:指尖传承非遗韵,童心巧剪中国情

来源:   作者:牛天泽 张宇   摄影:陈军  编辑:华夏青年   时间:2025-08-20   点击数:

8月1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华夏非遗实践队”走进汉阳福利院,为职工家属的孩子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中国剪纸文化体验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非遗剪纸体验,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动手实践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课堂伊始,志愿者牛天泽以提问切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当听到“造纸术”的答案时,小老师笑着点头:“没错,正是造纸术的发明,为剪纸艺术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早在西汉时期纸被发明后,剪纸艺术就逐渐发展起来,唐代的剪纸作品已经非常精美,敦煌莫高窟还出土过用于装饰佛像的剪纸呢!”老师从西周“剪桐封弟”的典故切入,讲述了剪纸从唐代的精美发展到明清的普及历程,还特意展示了南方佛山剪纸的华丽铜箔纹样、北方蔚县剪纸的明快色彩,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南细北粗”的派系特色。

在讲解完剪纸的历史后,实践环节正式开始。小老师先示范剪“福”字:“大家看,沿着边缘剪出弧线,展开后就是‘福’字啦。”孩子们认真模仿,有的孩子手指不够灵活,剪刀总不听使唤,老师便耐心地蹲在一旁手把手指导,纠正他们的握剪姿势和裁剪角度。

这次剪纸课堂,志愿者小老师不仅教会孩子们剪“福”字和金鱼,更想让他们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从四大发明的问答到亲手剪纸的体验,孩子们知道了剪纸是“刻在纸上的中国故事”,也明白了“福”字里藏着的团圆期盼、金鱼象征的生命活力。

该实践队指导老师陈军表示,此次剪纸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亲近传统文化,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更培养了审美能力与耐心。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开展此类爱心托管活动,带着更多传统技艺走进社区和福利机构,让非遗文化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用爱心与文化为孩子们的成长添彩。

COPYRIGHT@2023 WWW.whhxit.edu.cn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学院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