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数字经济管理协会“金钱鹅”项目团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以“中小学生理财需求与认知”为主题展开社会调研。通过线下访谈的形式,团队与数名6至14岁的中小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旨在从“未来消费者”的真实视角出发,为儿童金融产品的优化升级提供鲜活依据。
“理财不只是大人的事”:一场跨越年龄的对话
“我的压岁钱想存进会‘养电子宠物’的银行App”“零花钱分成三份,一份买书,一份攒着旅游,一份应急”——在校门口和社区活动中心,大学生调研员们记录下孩子们充满童趣却逻辑清晰的理财观点。

据团队负责人王婉怡同学介绍,此次调研聚焦中小学生群体对储蓄、消费、投资的认知现状,以及对现有儿童银行卡、理财App等产品的使用体验。经过访谈发现,超70%的中小学生表示“希望拥有自己的理财账户”,但近半数认为现有产品“操作复杂”“缺乏吸引力”。
从“储蓄罐”到“数字账户”:Z世代理财观迭代
在访谈过程中,当代中小学生展现了对金融知识的好奇心和实践意愿。一名五年级学生分享:“我在游戏里经营虚拟店铺赚金币,如果能用类似的方式学理财会更有趣。”不少孩子提出,期待理财产品增加互动游戏、成就勋章等趣味化设计,甚至建议开发“亲子联名账户”,让家长和孩子共同管理家庭开支。然而,团队也发现了一些认知盲区。例如,低龄儿童普遍对“风险”概念模糊,部分初中生将“理财”简单等同于“省钱”。

这场特殊的街头调研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数据支持,也让公众重新审视儿童财商教育的价值。一位受访家长感慨:“以前总觉得孩子不懂钱,现在发现他们有自己的思考,甚至能反向给家庭消费提建议。”
未来,该团队将持续跟踪青少年金融行为变化,走进中小学开展公益课程。正如团队成员所言:“培养理性消费观和财富管理能力,或许才是送给下一代最好的成长礼物。”
此次调研成为“金钱鹅”项目团队成长的重要契机。团队成员在策划、执行调研的过程中,将课堂所学的市场调研方法、数据分析技巧等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金钱鹅”项目团队的实践活动也充分展现了学校学子关注社会热点、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