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快报 -> 正文

师道传承固初心,凝心聚魂担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浙江杭州开展教师实践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4-12-09 作者:余珮 摄影: 浏览量:

12月5日至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校党委书记丁德智和组织部部长淡玉堂的带领下,赴浙江省杭州市开展教师实践研修活动。

“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实践研修活动在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拉开帷幕,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新入职的10余名新教师在直属党支部书记张丽教授的领誓下,紧握右拳,庄严宣誓。全体教师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开班仪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张丽教授主持,院长陈波教授致辞并对本次培训班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全体老师要紧抓此次宝贵的学习研修机会,潜心、虚心、静心学习,鼓励大家要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潜心钻研,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精进教学内功,不断为个人成长赋能,做好做深做强思政课建设大文章。

418E1

在理论研修环节,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包大为教授作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思想奠基”专题讲座,他从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出发,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着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这两大核心关键词进行深入解读,并呼吁思政课教师要守住讲台,守住意识形态阵地,鼓励老师们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先行探索者。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代玉启教授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法的守正创新”专题报告。代玉启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建设,从学科建设动向、学科热点扫描、学科研究方法、学人成长理路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学术训练和量变积累,努力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在个体努力和群体互动中实现良性发展。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旭平作题为“《资本论》导读”专题讲座,带领全体教师回归原著,品读经典,深入认识和领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伟大变革,并汲取真理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实践。

12月7日,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川霞以“课程思政中的新媒体运用”为主题,围绕课程思政与新媒体运用“同向性”、新媒体运用的“三好理念”和“五种玩法”等方面,以生动的案例。强调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故事,追好热点,用好形式,学以致用。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项淑芳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及应对策略”为主题,从育人工作基础、育人基本思路和育人具体举措三方面,介绍了浙江大学机械学院全员育人共同体、全过程育人动态链和全方位育人生态圈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结合鲜活案例,从王淦昌、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功勋事迹出发,以林俊德感人事迹为原点,着力讲述扎根戈壁大漠为国铸核盾的浙大马兰人物故事,提出要践行“马兰精神”,这些生动事迹,为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现场教学与考察环节,研修学员走进浙江大学,实地探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淦昌纪念馆、马兰工作室,深入学习王淦昌先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学习扎根戈壁大漠为国铸核盾的浙大马兰人物故事,进一步感悟“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学习和传承以林俊德院士为代表的一系列浙大马兰人忠于使命、勇于担当、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穿过时间,越过空间,让研修学员湿了眼眶,燃了热血,从新时代马兰人的传承与创新中引导老师们坚定理想信念,进而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到思政育人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育人的有效结合。

在分组讨论环节,研修学员就教学理论、课程感悟等问题积极交流心得,探讨如何将实践中的所感所悟有效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思维,以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课程最后,在直属党支部书记张丽教授领唱下,全体研修学员带来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感情真挚,激荡心扉,表达出了华夏马院思政课教师内心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热爱;歌曲悠扬的旋律,奋进的歌词,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一路艰辛,为人民播下光明种子的画面,歌曲满怀深情,唱出了思政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师道传承话初心,立德树人守初心,凝心聚魂固初心,本次实践研修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自身教学水平和学术修养提升的平台,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宝贵经验,也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们纷纷表示将继续铭记历史守初心,锤炼才干行使命,在学生中顶天立地谈信仰,激发学生光明磊落立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