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增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理解与认同,2025年2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教师全员参与。
课程负责人杨琦老师,就教学安排等问题做了布置。同时,对课程的《导言》部分就行了第一次磨课。

会议由杨琦老师主持,他首先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关键环节。随后,讲解了本学期的教学大纲的变化,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安排。以《导言》部分为例,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1840年至今的历史为主线,穿插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社会变迁等多维度内容,确保课程既全面又深入。特别强调要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更新史料解读,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历史真相,增强说服力。同时,注重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教学方法上,鼓励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表现形式,让历史“活”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最后,杜伦芳教授认为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不仅明确了教学方向,也为提升课程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她鼓励所有教师继续深化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怀、广阔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此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校/院在历史教学上的又一重要进步,为推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