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深化唯物史观章节的教学创新设计,切实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月24日下午14:00,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教学组在综合楼406召开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围绕教材中唯物史观第一节《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展开深度研讨,由马原教研室主任赵萌老师主持,赵萌老师、周双玥老师先后进行说课展示,王世超教授及全体任课教师参与交流讨论,为该章节教学落地明确方向、凝聚思路。

赵萌老师以案例为引,层层递进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核心说课环节,赵萌老师聚焦《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一核心内容,设计了“案例导入—互动探究—理论深化—延伸拓展”的完整教学逻辑,让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深度结合。教学开篇,赵萌老师以改革开放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呈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联。随后,她抛出针对性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在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赵萌老师结合案例进行逐步讲解。她将教学重点聚焦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案例佐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具体表现及内在逻辑。在赵萌老师说课过程中,王世超教授结合学生认知实际提出建议。他指出,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理解能力,以案例讲解、逻辑梳理为主,确保学生掌握核心观点,避免因内容过深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周双玥老师以“一案到底”串联,系统梳理章节剩余内容。她首先从教学框架结构、逻辑梳理、课程讲解思路、时间分配四个维度展开介绍,按照“概念阐释—案例验证—现实意义”的逻辑推进教学,并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具体教学设计上,周双月老师创新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以“外卖大战”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贯穿所有知识点讲解。
会议最后,王世超教授结合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内容,针对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出具体建议。他强调,课堂教学细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新教师需重点以下方面:一是板书设计与黑板擦拭,要保持板书逻辑清晰、字迹工整,擦黑板时注意保留关键知识点,避免影响学生思路连贯性;二是备课内容的熟悉程度,需提前将教学内容、案例细节、逻辑框架烂熟于心,避免课堂上出现卡顿、忘词等情况,确保教学过程顺畅;三是课堂管理与着装得体,要通过合理的互动设计、纪律引导维持课堂秩序,同时注重教师着装的专业性与得体性,展现良好的教师形象,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本次集体备课会围绕《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章节展开深入研讨,通过两位老师的说课展示与全体教师的交流讨论,明确了该章节的教学重点、创新思路与实施细节,实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目标。未来,我院马原教学组将持续推进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