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于9月29日19:00通过线上平台召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聚焦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第六章“邓小平理论”,通过教师说课展示、专家精准点评、集体研讨优化等环节,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注入新动能。会议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程权明主持,教授杜伦芳、副教授盛蕾等专家及教研室十余名教师参与研讨。

在说课展示环节,两位青年教师以生动的教学设计展现理论阐释的新思路。董晨莹老师以《春天的故事》经典旋律为切入点,通过伟人风采与时代变迁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她围绕“邓小平理论首要问题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理论创新的历史意义何在”三个维度展开教学,提升了教学的深度。张祎晨老师则以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展对比为主线,运用“时间轴上的中国奇迹”案例,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脉络。由"案例导入-理论溯源-实践印证"的教学逻辑理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最后,在专家点评环节,程权明从课堂互动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议增添互动环节提升课堂参与感。李爱梅从逻辑角度梳理了课程的教学逻辑,并为课堂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案例。杜伦芳则从宏观视野提出了教学要求:讲清楚理论产生的历史方位、讲清楚理论创新的实践逻辑、讲清楚理论发展的时代价值。三位专家的点评既具有战略高度,又包含实操指导,引发与会教师的深度共鸣。
本次备课会深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邓小平理论”两个章节展开深入探讨,明确了这两章的案例选用、教学方法、进度安排,通过专家的点评,让大家对教学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对如何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