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立德树人 融渗无声:我院成功举办《生物化学Ⅰ》课程思政专题教研研讨会

作者:彭巧   时间:2025-09-19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生物化学Ⅰ》课程教学改革,2025年9月19日12时30分,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在会议室1110成功举办了题为“立德树人 融渗无声——《生物化学Ⅰ》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教研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制药工程系彭巧老师担任主讲,医学检验系王敬老师、生物制药系曾洁老师共同参与讨论,制药工程系主任操燕明老师列席旁听。三位教师本学期均承担《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她们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围绕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展开深度交流,分享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堂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研讨会伊始,与会教师共同回顾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认真学习了国家关于"三全育人"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核心精神。大家一致认为,《生物化学Ⅰ》作为揭示生命本质的核心课程,与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是开展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的绝佳载体。其育人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生物分子、代谢调控等核心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最终塑造学生的科学伦理、家国情怀和生命敬畏观。

在核心分享环节,三位老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精彩呈现了如何在课堂中深度挖掘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彭巧老师以"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主线进行了分享。她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青蒿素提取与应用中的卓越贡献,生动展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担当。王敬老师聚焦"生命伦理与人文关怀",带来了深刻的思辨案例。她以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为例,组织学生探讨其技术背后的伦理边界与社会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微生物研究在生物安全与生态保护中的"双刃剑"效应,引导学生树立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意识,强调科技发展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的原则。曾洁老师则从"文化自信与科学传承"的角度分享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案例。她巧妙地将中医药现代化(如黄连素、青蒿素的生物化学机理)融入教学,展示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自由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平衡”“避免‘硬融入’现象”“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等挑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提出多项建设性方案,其中包括构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经验共享;加强跨学科教研合作,联合哲学、社会学等领域教师,提升思政融入的深度与广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科学伦理反思”“社会责任感”纳入学生过程性评价,强化育人实效。

本次教研活动气氛热烈,内容充实。它不仅为我院生物化学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互鉴平台,更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未来课程建设的路径。大家共同展望,期望通过持续努力,将《生物化学Ⅰ》课堂打造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育人高地,为培养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生物与制药领域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