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不同地方的47位同学,47颗年轻的心,内向,纯真,活泼等多种不同的性格,共同组成了制药1141班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性格差异、地区差异没有使他们产生隔阂,反而使他们凝聚成一个更加团结奋斗的集体。
互传温暖,班级是另一个家乡
离开老家海南初到华夏的朱慧祺在开学后的四五天都只和表姐在一起,只是和来陪她的表姐讲悄悄话,不怎么和其他同学交流。“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回家,别人都有老乡,在这里我只有一个人,我好孤单,我要回家。”直到有一天,辅导员和班主任来查寝室,询问一些同学的状况,她才抽泣着说道。第二天晚上,班主任带来了本系另一个海南学姐的联系方式,介绍她们认识,帮助她缓解思乡之情。接下来的每天,她成了班级团支部的重点关心对象,支部成员每天都会来了解她的情况,并叮嘱宿舍的室友主动关心她,和她聊天。经过军训一段时间的适应,班上各个成员慢慢融入了班级这个小家庭,朱慧祺也和班上同学彼此了解,彼此关心,成了这个大家庭中的幸福一员。
大一上学期期末,云南的男生杨汝升半夜突发急性阑尾炎,痛得满床打滚,室友李锦瑞、周子乔,生活委员杨华万赶紧背他出去,打车送到省中医院。由于病发突然,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活费都拿出来,七拼八凑的凑了两千多元垫付了医药费,确保他得到了及时治疗。由于父母远在云南,不能赶及时过来,班委决定让班上的同学都轮流值班,24小时陪护他。而第一次远离父母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的这一段经历,也让他对这个班级充满了感恩之情。
积极进取,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在学习上,制药1141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传统,成绩优秀率在全系名列前茅。大一上学期以来,班上组织每两周一次练习,复习上课老师讲的、做过的习题。同时,班上由团支部成员带头,每天早自习安排人领读英语,督促大家背单词,并检查大家背单词情况。上学期期末,为了让大家都能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团支部组织同学自行出了一套关于高数、无机化学的模拟试卷,并以考试的形式在晚自习进行,帮助大家查漏补缺。团支部还建立健全了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班上同学的认可。
在2015年暑期中,制药1141团支部组织了两支暑期实践队,分别是前往仙桃精细化工厂安全生产环节分析调查和赴湖南开展关于少数民族蜡染艺术调研,并且都获得了院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制药1141班团支部用他们的精勤不倦、努力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全班团员的认可。他们书写着青春飞扬的成长故事,诠释着青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