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科研动态(教学科研板块)

生物制药系磨课启动会暨理论、实践教学探讨

作者:雷紫钰   时间:2025-01-21   点击数:

为迎评促改、迎评促建,进一步规范教学各项工作,提升教学质量,近日,生物制药系开展了磨课启动会暨理论、实践教学探讨,会议由生物制药系主任吴春姗老师主持,全系教师均参会,教务部杨易部长和督导办潘连柏主任与会指导。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磨课启动会、《细胞生物学》磨课及生物制药综合实验项目教学探讨。首先,吴春姗主任介绍了生物制药系磨课计划,重点提到两学期均开设的课程将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态度,以团队为整体,共同听课,共同研讨。通过磨课,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磨课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在磨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经验,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教师团队共同研讨和改进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建立起更加紧密和融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本次磨课启动会上青年教师洪梦娟采取说课的方式,结合本学期的教学体会,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梳理。她从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程考核设置、教学反思、课程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分享结束后,杨易部长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她充分肯定了洪老师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中所做的工作,提出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情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此外,杨部长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推动教学创新,如何“数智赋能”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她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AI赋能知识图谱应用教学等等。她鼓励教师们紧跟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不断地探索和交流,多多尝试,为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学生个性化教学开拓思路。

本次教研室活动第三项,由雷紫钰老师就《生物制药综合实验》中微生物转化京尼平苷制备京尼平实验项目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能产生β-葡萄糖苷酶的目标菌种。而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筛选平板上会形成多种菌落,在鉴定菌种环节,最显著的问题就是菌丝取材有难度,学生制作的临时水装片,在显微镜下较难观察到分散的菌丝和孢子形态,无法分辨特征结构。王敬老师提出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制片方法,例如菌丝短或镊子较难夹取的可以采取插片法,保持其较为完整和自然的菌丝及孢子形态。讨论中还提到应当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真菌形态学鉴定要点,尤其是该实验中较为常见的菌种,例如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等。

第二个探讨问题是筛选出目标菌种后京尼平转化率的测定方法,生物制药系老师们围绕该问题,共同探讨了几篇已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方法,总结出这类课题转化率一般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结合教学实际和实验室条件,可以尝试引入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两种方法进行初步定性定量分析。如果在教学实验中发现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可以再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并申请科研项目。本次教研讨论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同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来优化实验环节方法,也体现了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

本次教研室活动圆满结束,磨课不仅是教师思维的碰撞,更是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的好机会,在互动和交流中,将教学经验和自身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教研室研讨活动则有利于教师们共享教学经验,集思广益,共同为课程建设贡献力量。生物制药系将在未来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在新的一年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精神,推动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更上一层楼。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