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承乾,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1181班学生,中共党员,班级组织委员。曾担任制药1203学长班主任,校党员服务站理论学习部部长等职位。现已上岸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

2018-2019学年
年度“五·四”表彰优秀共青团干部
校心理剧大赛一等奖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奖
优秀学生记者
青年志愿者协会优秀志愿者
2019-2020学年
学校三等奖学金年度
“五·四”表彰优秀青年志愿者
第十二届“科技文化节”化学知识竞赛三等奖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第十二届“科技文化节”化学知识竞赛三等奖
东风雷诺武汉马拉松志愿者证书
奔跑吧·光谷半程马拉松优秀志愿者证书
武汉东湖绿道大学生樱花半程马拉松赛优秀志愿者证书
2020-2021学年
国家奖学金
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慧医疗赛道华中赛区决赛三等奖
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单项赛三等奖
第六届“勇往职前”湖北省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三等奖
浙江工业大学“激情生工”暑期夏令营“优秀营员”

陈独秀在《新青年》曾说过:“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春的阶段,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是最有朝气的阶段,理应把握时光努力奋斗,谢承乾牢记这一点。高考结束那一刻,他便确立了今后要走的路——医学之路,并在高考志愿书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医学相关的制药工程专业。

确立好自己的学习之路,他便开始向着目标前进。每周对于他而言,都是新鲜且有挑战的,他会按周做好自己的计划及日程表,在完成每周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后,谢承乾又会利用空闲时间跑去图书馆自习。

从校奖学金到国家奖学金,每一步他都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最终达到了3.94的绩点,专业课平均成绩都在90+,名副其实的专业第一。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竹篙撑船,稍微一松劲,就会后退很远的距离。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进则退,想要收获就不能松懈自己,谢承乾显然是非常明白这一点的。除了在专业课的学习上用足了功夫,他还参加了许多组织和活动。他在大学参加过校党员服务站、校团委、报告厅管理团队、青年志愿者协会、记者团,当过组织委员和学长班主任,也会去参加创新创业类的竞赛和学科类的竞赛,还积极参加老师横向项目及产学研合作项目。对于他而言,自身哪方面欠缺,他就会向哪方面发展,因此总是抱着谦虚的态度去参加相应的部门。

在大学的每一天中,谢承乾对制药工程的热爱都没有减少。相反,在对专业课的学习中,他渐渐地爱上了科研创新,爱上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感觉。

2019年,谢承乾想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于是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成了一个八人团队。在对中医药市场的了解和考察后,他们发现,在目前的中医药市场中,依然存在着中药的发展和推广力度不够、中药的购买和销售渠道十分不通畅、中药种类品质难以识别鉴定等问题,于是他们决定做出一款集药材识别鉴定销售等多功能一体化的app,帮助简化药材市场繁杂错乱的交易链,可惜因疫情原因比赛取消,这一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转眼来到2020年7月,谢承乾和伙伴们又收到了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想着未能实践的创新梦,他们又燃气斗志打算参赛。由于疫情和个人原因,团队从8人削减到5人,居家上网课的他们只能通过QQ电话等线上方式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各自的想法。谢承乾在其中主要负责了封面、底页设计,本草APP图标设计,行业及市场分析以及计划书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经过了3个月左右,团队完成了相关的项目策划、产品设计和具有核心“创新性”及完整的项目策划书。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疫情多次散点爆发,最终他们又错过了比赛。
但是,开拓者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踩在荆棘、泥泞上,生活也充满着欢乐。勇士是绝对不会向挫折低头的,越挫越勇才是他们的代名词。
2021年3月,谢承乾一行人收到了要举办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的通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把疫情期间完成的作品交了上去。4月6号晚上11点左右,谢承乾突然收到了要在4月9日参加华中赛区决赛的通知,比赛要进行6分钟的路演和4分钟的问辩,他们决定放手一搏,不能让付出这么久努力的作品沉寂。
4月7日的早上6点,春寒料峭,校园还未苏醒。谢承乾便起床开始准备比赛,一行人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从晨雾飘渺到艳阳高照,从暮色降临到月明星稀,从夜深人静到天色微明......就这样,他们通宵达旦,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12点才停歇。在这连续的30个小时里,他们完成了比赛所需要的一切,包括重新修改项目策划书、完善项目策划、制作路演ppt、准备项目介绍和答辩等。最终,顺利将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慧医疗赛道华中赛区三等奖收入囊中。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会有的。”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繁忙的课业和组织中,谢承乾仍能够抽出时间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
“刚进学校的时候,我还什么都不懂,看着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且新鲜的。”五个小时的车程,从外省来到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的谢承乾,疲惫且好奇。从他进入学校的瞬间,校门口的志愿者就热情地跑去迎接,和他介绍着学校的一切,引领着他完成入学流程。正式开学时,谢承乾又认识了自己的学长班主任,结识了部门中各种优秀自信的学长学姐。在这些人的帮助和感染下,他深切地感受到萦绕在整个华夏学院中互帮互助的友善氛围,羡慕学长学姐能够传递这一份华夏的人文关怀,萌生出“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的想法,于是他又确立了第二条路——人文关怀之路。
大二的时候,谢承乾积极担任了傅家坡车站迎新的组长,为一年一度的迎新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来到这个车站的学弟学妹并不是很多。”谢承乾回忆着,“所以我还想要在大三的时候担任学长班主任,去引导我们的学弟学妹,为华夏的美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担任学班的时间里,他帮助班级获得了篮球赛第一名,带领的班级荣获标兵班级和十佳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其中1203班的学生平均学习成绩高于75分。
正如他曾经想成为的人一样,如今的他已经成为那样有爱心,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人。他当过武汉马拉松、樱花马拉松、光谷半程马拉松、阿拉善see绿色论坛、车站迎新、阳光义卖、敬老院等活动的志愿者,同时也在疫情期间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疫情防控工作,听从指挥,为防控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印象比较深的是担任樱花马拉松志愿者。那个时候很冷,我当时主要工作是在跑道旁边守护跑者,发现有跑者受伤及时帮他们呼叫救护人员,其次是给运动员加油。感动的是那些跑者都很热情,我给他们喊加油,他们会很热情地回应我。”
回忆起当时当马拉松志愿者的情形,谢承乾越讲越兴奋越热血,他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场气氛高涨热烈的马拉松中。“一个跑者跑过来的时候举起手要和我击掌, 我彻底融入这场马拉松了,对我来说也是这场马拉松的高潮。”
后面的跑者看见谢承乾在击掌,也纷纷举起手要和他击掌,之后的一个小时里,谢承乾便一直热情地和跑者击掌互动。最后结束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手都拍麻了,外加天气寒冷,他的手掌也冻开裂了。“虽然手被拍得又麻又疼,但是整个人都很兴奋,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谈到这场冬日马拉松,谢承乾仍回味无穷。
“丰富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确实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见识,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我变得与大一时候唯唯诺诺的样子完全不同。这对我来说是从大学中获得的最大的一笔财富。”从大一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到现在自信阳光的学长,这其中的转变过程,是由说服自己克服软弱的一遍遍实现的,是由一天天的探索求知学习实现的,是由见识了大大小小的场面拓宽视野实现的。从宿舍到图书馆,从教室到比赛台,从来时的只有行李,到现在满肩的证书奖状。人贵在敢于突破自己,敢于和以前的自己说不。
“努力而清醒”,足够形容谢承乾对待事情的态度。他总是有着清晰的目标而后付出努力去实践、去实现。从进入大学开始,他就为自己制定了考研的目标。“我觉得本科阶段是我打基础,学习理论的阶段,所以本科的学习是比较广而浅的。我想在某个特定领域有更专业的知识,想要在我感兴趣的领域更深入学习,读研的过程中我能去更系统地学习,去提出问题,去思考,去批判,去印证假设,去严谨地求证我的疑问,这就是我想搞的研究。”对于为什么要读研,他也是清晰而有条理。
在考研的准备阶段里,他早出晚归,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图书馆,或是综合楼前的小道边,总能有他的身影, 一本书一个人,一坐就是一天。在这无数时长的学习中,谢承乾也并非埋头苦学,他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拿记英语单词来说,我用的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法,对学过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先自测一下,不会的,或记得不牢的再进行重点复习,这个方法一方面让我记忆非常深刻,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规划时间的作用,让人变得特别自律。”谢承乾表示,使用了这个方法,他在暑假用两个月的时间记忆了考研的5500个词汇。
在今年的考研中,谢承乾以初试360的分数成功以一志愿上岸浙江工业大学的生物与医药专业,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回报。
在得知自己成功上岸后,谢承乾高兴地与自己的好朋友们庆祝,庆祝完后,他又接着投身于学习当中。“我喜欢痛快地和伙伴们一起玩,也喜欢在读书馆独处学习。”对于谢承乾来说,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做一门事就是一门事,从不会掺杂其他。
在平时中,他喜欢读书,打羽毛球,看动漫,还学习了六七年的跆拳道。无论是对待老师同学,还是对待学弟学妹,他都一直保持礼貌和热情。
“现在快毕业了,越到这个时候我越觉得大学期间的经历还不够。”谢承乾真诚地说道。优秀的人学习到的东西越多,感悟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学不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之后,求知便成了一种本能。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在大学的这四年,谢承乾始终践行着他的座右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虽然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无论是否在校园,谢承乾会一直传递着奉献博爱的志愿者精神,会走在他医学科研的道路上,保持一颗真挚热爱的心,去奔赴属于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