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怎么“看”?抗体如何“工作”?这些课本里的知识,在郭婷婷老师的实验公开课上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奇妙体验!10月16日下午,我院实验中心上演的微观世界观察之旅,郭婷婷老师带来了一堂《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公开课,实验中心主任刘桂艳、实验教师王贝、石炎,兼职教师尹喆参与听课。

与传统的细菌培养不同,本次公开课聚焦于精密的免疫学检测技术。课堂伊始,郭婷婷老师以“乙肝的早期诊断”为引,阐述了ELISA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核心价值,迅速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实验环节,在老师的细致指导下,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加样、温育、洗板、加酶标抗体、显色……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考验着大家的耐心与严谨。当最后一步显色底物加入后,同学们紧盯着酶标板,期待着最终的“信号”。
随着显色反应的进行,阳性孔逐渐呈现出清晰的黄色,标志着乙肝表面抗原被成功“捕获”。这一抹颜色的出现,让整个实验室充满了兴奋与成就感。同学们直观地理解了酶联放大效应的奇妙之处,也对临床诊断报告的由来有了更深的认识。郭婷婷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强调了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更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每一步后都要彻底洗板?”“如何设立对照以确保结果可靠?”等问题,将操作技能与科研思维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鼓励学生会学习也要会生活。
本次公开课,郭婷婷老师准备充分、讲解详细,大家也见证了她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希望她多学习、多钻研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