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华夏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校内网

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转设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4万余人。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色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实践创新、乐于奉献”的华夏精神,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五会”(会思考、会学习、会沟通、会动手、会生活)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

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七大学科门类。学校不断加大专业建设与改革力度,突出一流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构建特色优势专业集群,着力打造新工科和新文科专业,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集群共享平台建设为重点,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12个。

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其中: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和设计学科(群)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制药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城乡规划

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

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包装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等31门

国家级新文科教改项目:《“新文科”视角下设计学类本科专业基础课重构研究》

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视野下“设计+”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和实践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风险与伦理规范模型设计》、《资源依赖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多元主体共生演化及治理机制研究》等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空间不平等性格局及其协同演化机理——多元要素流网络视角》(合作申报)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

省级教改项目:《"大思政"视阈下高校体育育人价值引领与体系构建》等44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注重学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等5项


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拥有硕、博士生导师30余人,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北产业教授1人,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8人,获“荆楚好老师”提名2人,多名教师获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担任学校产业导师,形成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实施“六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课外活动模块)人才知识体系,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依托社会各界优势资源,量身打造校企合作方案、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成立汉睿数字经济学院、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学院、建筑信息化产业学院、体育大健康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大力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及方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积极探索开放办学新模式,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凝练学科特色优势,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创建产学研名师工作室创新平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应用研究特色正在显现。近年来,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级科研项目317项。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发表(高水平)论文2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1部,获得专利64项,获取软件著作权63件。学校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承接横向课题650余项,合同金额4488万元,与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96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4项,技术交易额1555万元。

国际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等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外校际交流、学生交换、海外游学、海外就业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通过讲座、学术沙龙、通识选修课及产学研工作室等探索“在地国际化”模式,开设多门双语课程,打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学生累计获得90多项国际奖项。

育人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全过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特色育人体系。学生先后获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总决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级一等奖等优异成绩。近年来,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2600余项、7500余人次,获得国家专利24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教育部立项70项,省级立项210项。学校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100)中位列86位。建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学校被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长江学子”卫鑫杰、赵林、刘毅,“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吴克俊,“清华博士后”宁义双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工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师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形象标识系统建设与品牌建设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经典阅读工程等九大工程。

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扎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华夏讲坛”每年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开办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以及“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学生团队圆满完成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志愿服务任务,“生活美·加油站”“英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


学生就业

学校始终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工作追求,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建校以来,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不断为湖北省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贡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就业统计核查省级免检单位”。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满意度较高,从业幸福感较强。


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首家“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资助贫困生活动,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形成“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学院+社区”育人模式,在辅导员社区建立党建思政中心、生活保障部、学院心晴坊、教师工作站、就业解忧铺等阵地,推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建成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声誉

学校强化政治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2020年疫情最关键的时刻,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顺利完成康复驿站建设和运行任务,获评全省民办高校唯一的“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学校主动担起脱贫攻坚重任,每年投入专款帮助广水市双乡村顺利实现脱贫出列,目前继续选派工作队常驻丹江口市龙山咀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2022、2023、2024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9名。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学校19个专业评级为中国六星级专业,13个专业评级为中国五星级专业。


学校荣誉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第二批、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立项,是全省民办高校首家“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学校还先后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懈努力。(2024年9月)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

邮编:430223

党政办电话:027-81695555

招生专线:027-81695660   027-87921666

就业电话: 027-81695564   027-81695562

信访电话:027-81697375

版权所有: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鄂ICP备1101554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646号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