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华夏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校内网

通识教育

【通识文化】探讨视觉艺术修养 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席沈伟老师做客我校通识讲座

信息来源:通识教育中心 作者:通识教育中心 摄影: 编辑:教务部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11-01

2024年10月31日晚,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席沈伟老师应邀走进我校,在报告厅开展了以“中国传统视觉文化”为题的美育专题讲座,吸引了全校师生700余人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沈教授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乾隆时期的18罗汉菩提叶绘画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度剖析了作品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同时他将自己对于生活、艺术的热爱和感受穿插其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紧接着,沈教授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曼生十八式”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他阐述道,陈曼生将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创作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因此,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沈教授强调,对事物和艺术的兴趣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动力,他鼓励学生们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广泛涉猎,将个人兴趣转化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随后,沈教授向在座的各位展示了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他详细介绍了陈鸿寿,作为“西泠八家”之一,在篆刻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通过展示“问梅消息”方形篆刻和“南宫弟一”弧线篆刻等作品,阐释了“生活艺术化,艺术作品生活化”的艺术理念,使学生们对篆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最终,沈教授深入细致地阐释了陈鸿寿隶书的独特风格,详细地强调了其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古雅与狂怪之美。他指出,陈鸿寿的隶书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充满了个性化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他鼓励在座的同学们要勇于开拓,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在讲座结束之后,一位来自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学生满怀感慨地表示,在沈老师的深入讲解下,欣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沈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

据了解,沈伟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12月,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金奖。2010年6月,获2009年度“湖北文艺突出贡献奖”。2010年11月,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研究著作出版有:《〈历代帝王图〉研究书法与当代艺术》《写意荷花》《中国绘画史图鉴·花鸟卷》《隔路闻香》《石上清风》等专业著作与多部个人画集。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

邮编:430223

党政办电话:027-81695555

招生专线:027-81695660   027-87921666

就业电话: 027-81695564   027-81695562

信访电话:027-81697375

版权所有: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鄂ICP备1101554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646号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