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习近平主席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

你是否也梦想过穿上军装,紧握刀枪?
你是否也憧憬过保卫国家,戍守边疆?
华夏有这样一位校友
不仅实现了自己儿时的参军报国梦
还因服役期间的优秀表现
被评为第六届“长江学子”
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典型-应征入伍类
他就是我校2020届商学院校友
刘毅
人物简介

刘毅
中共预备党员,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20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共青团荆州市委。2015年9月,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后更名为火箭军)战士。
曾获荣誉
2016年3月,全旅考核第十名(同批新兵第一名);
2016年7月赴疆,成为建旅以来第一个发射导弹的新兵;
2016年9月参加战略战役集训,整个发射单元收到习主席致慰问电;
2016年12月,获得“优秀士兵称号”、“旅嘉奖”等荣誉;
2017年7月1日,个人事迹刊登《解放军报》。
浩瀚无边、黄沙漫天、人迹罕至、降雨稀少,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冬季低至零下40摄氏度,七八级以上的大风天一年有100多天……很难将这个因生态环境恶劣被联合国教科委组织列为“不适合人类生存地区”的西北戈壁滩跟我们身边的同学联系起来,但这里却是我校2020届校友刘毅服役期间执行任务的主阵地。
01
建旅以来第一个发射导弹的新兵
“5、4、3、2、1,点火!” 随着戈壁滩深处撼天动地的巨响,一发导弹呼啸而出,直刺苍穹,精准打击目标。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瞬间响彻全场。一年的综合素质打磨,四个月的艰苦钻研,近四十次的模拟训练,这一刻终于结出硕果,刘毅悬在嗓子眼的那颗心也终于放下了。
2016年7月,身为号手的刘毅在与战友们默契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实弹发射任务”,他也成为建旅以来第一个发射导弹的新兵,受到军级党委领导班子接见,并代表全班在全旅做汇报。同年9月他在新疆参加战略战役集训,任务毕,整个发射单元收到习主席、国防部致慰问电。因服役期间的出色表现,同年12月,他获得“优秀士兵称号”、“旅嘉奖”等荣誉。2017年7月1日,他的事迹被刊登在《解放军报》。
02
追随父辈脚步 续写家国情怀
刘毅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听着父辈或艰苦、或辉煌、或难忘的从军经历长大,是个实打实的“兵二代”。战士们保家卫国、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奋斗精神和辉煌事迹深深感染了这个90后少年。长期的耳濡目染,让他立志长大后从军报国,到部队努力学习知识和军事技能,将军人家庭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

2015年4月,正在华夏就读大一的刘毅,从辅导员那里得知国家正在招收大学生新兵,他第一时间递上了自己的报名表。听说儿子应征入伍,父母深感自豪,“既能保家卫国,又能自我提升,我们全家都无条件支持他的梦想和选择”。经历数月的忐忑煎熬和漫长等待,刘毅少年时的军人梦终于在初秋得以照进现实。当年9月,刘毅正式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后更名为火箭军,以下简称火箭军)战士。

03
懵懂少年到铮铮硬汉

有人说“我国的军人无疑是世界上最苦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因为从新兵开始就已经在高强度的训练了”。队列训练、战术训练、投弹、包扎、五公里负重跑、爬铁丝网、过泥坑。。。每天除了各种高强度训练,还有繁重的军事政治理论和军事实操知识需要学习。
“原来将被子叠成豆腐块也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耐心、细心、技巧缺一不可,一步不实,前功尽弃。”尽管来之前自认为做了足够的心理建设,但对于从未经历过真正军事化训练模式的刘毅而言,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砺,短时间内还是很难适应。

受伤是常有的事,几次训练下来,说是遍体鳞伤都不为过,脚底的水泡,溃烂的皮肤,旧伤未愈新伤已至,通往医务室的那条路他闭眼都能找到。
犯错更是难以避免。一次队列考核前的提前训练,关键时刻,当新兵连班长发出“向右看齐”指令时,精神状态不佳的刘毅突然走神愣住了。这可把班长气坏了,身为一个集体,一损俱损,任何人的小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队伍数月的心血付诸东流。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家的集体荣誉感,班长让整个班级所有人每个人做满100个俯卧撑作为惩罚。看着连队兄弟们因自己的失误受累却没有一丝怨言,刘毅暗暗下定决心,“兄弟们都在为了集体努力前行,我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努力”。体能、基础动作跟不上,就趁大家休息时间疯狂练习追赶,精神状态跟不上就时时刻刻自我督促,经过成百上千次练习,他终于在考核当天发挥了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个月的冰火淬炼,让从象牙塔走出的刘毅退去稚嫩与慵懒、依赖与傲慢,有了独自面对困境和解决困难的勇气。这个来自大学的“文弱书生”,正式蜕变成了一名充满血性胆气的合格军人。
04
亦师亦友 是班长也是兄弟
新兵集训结束后,刘毅被分配到了发射营。下连之前就听老兵们讨论火箭军里一位让新兵们 “闻风丧胆”的老班长--老段,他以军纪严明和训练严苛著称,人送外号“铁血班长” 。现实总是猝不及防,刘毅刚好分到了老段班上。在新兵连的第一个班务会上,班副组织大家自由选床铺。“谁睡在老段的上铺?”听到班副的问话,原本热烈讨论的现场瞬间鸦雀无声。“严厉怕什么,只要勤勉敬业、恪守本职,相信就算是个‘冰山班长’也能被融化”,看到队友们踟蹰不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刘毅主动申请睡到班长的上铺,没想到正是因为这次偶然,开启了他和班长的特殊缘分。
“选床位事件”后,一直对这个“胆识过人”的小伙颇为好奇的老段在与刘毅相处的过程中,被这个坚毅、努力、踏实的小伙深深打动。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刘毅自习的时候,老段偷偷给他“开小灶”,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地将技术、经验传授给他,这在老段的10年从军生涯里,还是个破天荒的举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段的点拨,刘毅的综合知识突飞猛进,实操起来得心应手。
05
做个不拖后腿的好兵
2016年5月,刘毅跟随部队赴疆执行任务。有了前期数月训练打下的基础,戈壁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恶劣环境并未让这个南方少年有丝毫退缩。但刘毅到了阵地才发现,平时的实际操作训练和战场实际操作完全不一样。之前在单位模拟训练时,刘毅就时常因为摸不着头脑,犯错被班长严厉的批评,但也正因为在不断修正错误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他终于得以胜任自己的岗位。火箭军进行实操之前需要熟练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且知识结构较复杂,对于后来乍到的新兵刘毅,想顺畅地跟上这个人均精英的团队的进度绝非易事。

“班里的战友们都那么优秀,我一定不能拖大家后腿”,虽然平时高强度的实操训练和种类繁多的军事理论课程早已将刘毅每天的时间表填得满满当当,但是为了尽快缩短与战友们的实力差距,刘毅每天坚持从日程安排缝隙里一点点抠时间。概念不理解,他就抓紧白天短暂的休息时间查资料;知识掌握不牢,他就趁战友熟睡后猫到自习室掌灯夜读。
一次训练中,刘毅的左小腿无意间被利器划伤,加上戈壁滩干燥恶劣的天气,伤口迅速溃烂成硬币大小的伤口。“不能因为我影响团队的进度”,刘毅穿起长衣长裤遮掩伤口,二十多天忍着伤口钻心的疼痛坚持不缺席任何一场训练。任务结束后,溃烂的伤口已达一元硬币大小。修整期间,刘毅去卫生队治疗,军医陆医生用镊子把他的腿上的腐肉刮干净直到鲜血流出来才包扎,他全程未曾吭一声。正巧这时,新兵连班长来医务室办事,医生问他,“这个兵(刘毅)是你带的吗?”班长回答,“是的”,医生接着说,“这是一个好兵。”
06
保疆守土,护国也护家

军队的历练除了带给刘毅强健的体魄、坚韧的内心,也教会了他感恩的心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记得2016年的大年三十,那是刘毅第一次远离老家荆州,在部队驻扎的广东度过除夕夜,没有家人的陪伴,他给自己做了一顿手工饺子,“虽然部队的伙食很好,但这碗饺子却是我觉得吃起来最香的一顿,那是家乡的味道,或许这就是乡愁吧”。
午夜过后,隔着宿舍的玻璃,看到远处居民区此起彼伏的绚烂烟花,热热闹闹,温馨幸福,刘毅突然间觉得一切又都值得。“虽然自己远远算不上“负重前行”,但想到自己也能为保护祖国和人民的“岁月静好”奉献一份力量,思乡的惆怅瞬间化作了浓浓的自豪。”
07
退伍不褪色 永葆军人本色
退伍后,刘毅回到久违的华夏,成为商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重返象牙塔,温馨的校园环境,热情的老师同学,可口多样的饭菜,一切都如离开前那般熟悉而美好,但经过军队烈火淬炼过的心境却是大大的不同。重新做回普通人,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军人经历,但无需刻意即能时刻保持的飒爽英姿,床上整整齐齐的“豆腐块”,师生需要帮助时第一个冲上前的身影,处处彰显着军人的基本素质和奉献精神。
“初之兵心”是他主动加入的学生社团,成员全部由华夏退伍军人组成,致力于将军营文化与校园融合,服务师生。因为有军队的历练,他们身上更多了一份责任感。虽然脱下了军装,刘毅和队员们仍铭记军人使命,宣传国防知识,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带动更多同学关注国防、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安全。

他还担任国旗护卫队训练教官,每天组织大一的队员训练,为提高国旗护卫队的队列素质尽他的一份力量。训练期间,虽有过往经验加持,但他从不认为自己优越于常人。他与学弟学妹一起吃苦,不搞特殊化,“部队培养的好作风不能丢”。

08
走入社会 延续军人精神

刘毅如今在共青团荆州市委工作,这是一份十分有荣誉感的工作。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刘毅和同事们致力于帮助孩子们解答成长的困惑。少年强则国强,帮助广大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团组织的首要任务。实际工作中,刘毅牢记军人本色,时刻保持军人的荣誉和形象,将军人的品质融入到工作之中,身体力行地感染祖国下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忘初心,永葆军魂。两年的军旅生涯短暂的如同一场梦。曾经以为将执笔走天下的他,如今扛得动钢枪,爬得了钢丝网,会发射导弹,成了独当一面的钢筋铁骨男子汉。这位经历过部队冰火淬炼的退役军人无论何时何地,时刻铭记最初的铮铮誓言,矢志不渝地将军人精神传承下去。
“为什么当兵?”“因为祖国需要!”
“还会当兵吗?”“只要祖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