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金源,党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学生会主席,网络与新媒体1193班现任班长,团支部副书记,1957设计中心成员。
荣誉奖项✦
2019年-2020年度:
2019-2020学年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20年-2021年度:
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21-2022年度”五·四“表彰优秀学生干部
2021年-2022年度:
2021年共青团中央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2021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三等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
第四届湖北省“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省级银奖
2021年度所在团支部被评为省级“金牌团支部”
第三届“华夏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
2021-2022年度”五·四“表彰中被评为青年学生标兵(社会实践)




何谓新时代青年?有人说就是即便光芒如萤火,也能以微光点亮星河。
疫情突发,他深入社区服务720多个小时,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守护社区安全;乡村振兴在肩,他发挥所长进行视频教学、拍摄,推文制作,助力宣传乡村形象;建党百年,他领做红色传播人,作品被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就是校级“社会实践青年标兵”——刘金源。
76天里 有他超过720个小时的无悔守候
从2020年到2022年,刘金源把几乎所有的假期都奉献给了社区。两个寒假加一个暑假,他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时长达76天,累计超过720个小时。
2020年年初疫情突发,同大多数人一样居家隔离的刘金源,亲眼见证社区服务人员的辛苦劳累,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带来的温暖与安心。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的生活便与志愿服务挂上了钩。当社区召集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始了第一次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其实社区的工作是很枯燥且劳累的,但坚持做就会发现每一件事都很有意义。”在社区岗亭站岗、每日消杀、入户宣传公筷行动、社区居民排查、协助家庭医生的签约.....其实每一件事情都不如想象中的简单。站岗时他要拿着喇叭大喊,督促每一位居民消毒戴口罩;入户排查时经常会被人质疑拒绝,他必须学会沟通,一字一句把社区防控工作介绍给社区各楼层居民听……在这过程中,原本秀气内敛的刘金源变得魄力果敢。



刘金源与社区工作者一起楼层排查
2021年寒假,刘金源第二次投入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从三天一排查到一天一排查,他每天走街串巷、一户一户入户排查,连续多天都没时间吃午饭。在他严谨仔细的排查下,两名从河北返乡且未按要求上报的人员被排查出来。他当机立断向社区上报,为社区排除了一定的疫情隐患。万幸的是两名返乡人员最后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肯定会害怕啊,但是风险与疫情防控是同在的,作为社区工作者就是要担起风险,保证居民的安全。”
对于社区工作,刘金源永远保持着真诚与热情。他在走街串巷排查时,会有意关注居民的需求与困难。发现楼层出现水管严重漏水时,他拉着几个同伴一楼一楼地征询居民关于水管漏水的反馈,并把居民的抱怨与需求以及每一楼的状况反映给社区。在他和同伴的努力下,问题得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关注。通过后续半年社区与居民的协调,漏水问题得到了整治修护。
他还注意到,社区排查工作过于固化与繁杂,特向上级申请建立社区楼层的微信群,把很多排查工作放在群里通知和征集,到现在他仍是几个楼层微信群的群主。有思考敢发言,他真正地把社会工作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刘金源在高速路口做志愿工作
2022年寒假,河南多地疫情仍有反复。他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在十堰东高速路口收费站、机场,对返乡车辆、人员进行疫情排查,拦停车辆、查验行程码、登记、解答政策……一天志愿时长达12小时。有一次天逢暴雪,很多车辆被迫缓行,造成大面积的交通拥堵,平时乘车往返的他只能和同伴冒着大雪徒步从郊区走回家。“那天茫茫雪海,和身边的同伴一起,聊天打闹、抱怨与向往,哪怕到家时鞋子已经湿透,这一路上的温暖已在我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担任志愿者期间,间隔很短时间就要做一次核酸,他说,“有顾虑但是没有害怕过,我要响应号召,去保护大家的安全。”
1300公里外 是他与60名留守儿童爱的约定
他实践的脚步不光在社区,还在遥远的四川山区。2021年暑期,1300多公里、25个小时的路程、五种交通工具的辗转,都没能阻挡刘金源前进的步伐。作为副队长的他,精心策划、组织了10名同学,奔赴四川省小凉山腹地的马边彝族自治县柏香村开展了为期1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柏香村,刘金源和团队为60名留守儿童带来了手工、手绘、扎染、书法、英语、音乐、舞蹈、篮球、军训等十余门课程。

马边实践队与柏香村的孩子们
课余时间,刘金源翻山越岭,徒步行走在山间小道上,探访柏香村的新面貌,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与当地老百姓们热切交流,每天他平均的步数在两万以上。在马边实践过程中,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刘金源特意设计了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主题课程,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教授党史,带领孩子们观看老英雄张富清纪录片,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他还通过手工制作红军挎包,开展共和国勋章故事会、党史闯关趣味游戏等活动,在这些山区孩子的心中种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

和同伴一起体验马边当地彝族服饰
此外,他和团队还充分发挥艺术学子的专业特长,通过留守儿童夏令营、直播带货、视频拍摄、海报设计以及品牌包装设计来对症下药解决制约当地发展的困境和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刘金源的爱国特色课程
刘金源说他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与孩子们告别的那天,“我们走的那天汽车驶过校门,谁都没想到,远处大山上站着一群孩子跟我们挥着手。看不清是谁、听不清喊得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那是对我们离开的不舍。大家都低着头,眼角满是泪花,我们也从这一刻明白,我们远赴这里,辛苦付出的意义:我们上山是为了他们下山。”
暑期实践队的各项工作获得了团中央的表彰,刘金源更是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他说,“这不是我个人的成果,而是历届实践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获得多项团体、个人的奖,推动实践队的项目化、成果化,不是为了荣誉,而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马边、了解马边、走进马边,助力马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建党百年庆典 他组织青年以“红歌”献礼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他带领班级同学策划、组织、拍摄、剪辑独创微视频《七一抒怀》,以“网媒人”的方式来献礼中国共产党,还组织班级同学拍摄《红歌传唱人》红色节目,参与组织党史进社区的活动,在互动中学习党史,获得了人民网、中新网、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所在的网媒1193团支部在湖北省“百生讲坛”评选中荣获“金牌团支部”,取得学校在这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刘金源带领团支部竞选活力团支部
作为学生会主席,他参与组织“学党史,践行动,促成长,励品行”主题演讲比赛、游园会、趣味运动会、文艺晚会、“青马工程”主题团会等,学院团总支获“红旗团总支”荣誉称号。
刘金源的身影还在出现在各类赛事中,他一直积极探索用创新方法助力公益活动,多项公益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以上奖项,大一时他参加的项目《我的老屋牛人帮》获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大二时作为负责人带领《“莓课堂”公益亲子教育》项目取得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省级银奖的好成绩,冬奥会主题的作品还在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国赛三等奖。

刘金源参加“互联网+”复赛
当问他为什么会参加这么多的实践活动,他说,“在实践中我会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会感知到社会各群体的温暖,于我而言是一种探索,也会敦促我的成长,我觉得在实践中找到了生活意义。”人生何处不青山,大胆去闯、去做,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多限制,限制我们的是不敢迈出的第一步。他的第一步,在那次多看一眼后迈开了,从此他的每一步都有目标有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用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