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午,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制药系在1117室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五会”能力培养交流会议。本次会议由生物制药系主任翁德会老师主持,由曾洁老师主讲。会议围绕着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五会”能力展开,与会全体老师就曾老师的汇报内容进行讨论并交流。

会上首先由翁老师为大家传达了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对德育目标和通识目标“五会”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强调任课老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将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好着力点,潜移默化完成此项任务。
接下来曾洁老师结合她所任教的《生物化学》一课及相关实验项大家汇报了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是充分认知“五会”能力的内涵,结合课程进行分析,力图将会思考、会学习、会动手、会沟通、会生活这五项能力的对应抓手找好。以《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为例,该课程是该系的基本入门基础课,知识点较多、教学相对琐碎,但如果将有关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选取目前青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启发学生进行相关思考,并将所学知识有意识地运用于日常实践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以该课程的重难点——生物代谢为例,此时可以结合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关心的减肥话题,通过分析各种风靡一时的减肥手段,如代糖代餐、生酮饮食等方案的运行机理及优缺点,学生对有关物质代谢的知识不仅能认识得更为深入,还能对合理膳食的观念产生认可,并在生活中注意践行有关科学理念,达成了“五会”能力的多维度提升。
同时,在课程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也注意挖掘“五会”能力的培养发力点。制药学院的一大教学特色就是实验课程相对较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在生物化学基础实验中,有一项内容是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操作时选用常见蔬菜的各个部位来进行测定并比较。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引导学生对蔬菜各个部位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思考,并通过实验操作手段联想到生活中各种烹饪手法对营养物质的保留程度,由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上维生素知识点的认识,还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动手、学习和生活能力。同时,通过实验中团队合作的协同锻炼,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曾洁老师汇报完毕后,参会老师进行了踊跃的讨论和交流。各位老师不仅各抒己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分享备课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还针对个别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找到“五会”切入点进行了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十分热烈,汇总了包括请教有相关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线上资源、线下跟班听课等有益思路。
通过本次交流会议,大家普遍反映达到了领会相关精神、解决前期疑惑、统一认识、开阔思路、鼓舞工作干劲的目的。老师们都表示,未来将不遗余力做好德育目标和通识教育的相关工作,不断打磨已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为促进我院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