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产学研名师工作室

【白衣工作室】不断学习,在过程中提升

作者:朱心悦 万佳豪   时间:2022-11-27   点击数:

2022年11月23日20:30,白衣产学研名师工作室于综合楼1401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第八次文献分享会。白衣工作室分子生物学小组及分子信息学小组部分成员参与本次会议。白衣工作室张晓雯老师、左成老师参与指导与点评。本次文献分享会由汪雨萍和王瑞欣两位同学作为主讲人为大家带来分享。

汪雨萍同学分享的是发表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的《Bioinformatic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T cell epitope for SARS-Cov-2》。该文献研究的是对日本人群中常见的新型冠状病毒序列的潜在表位进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筛选,确定了2013和1399个可能的肽表位,其可能分别对HLAI类II类分子具有高亲和度,可诱导CD4+和CD8+细胞应答。发现了几个高亲和力表位显著富集的区域。汪雨萍同学介绍到通过将这些预测的T细胞表位序列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鉴定出781个HLAI类和418个HLAII类表位与SARS-Cov具有高度同源性。基于分子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人类覆盖范围,发现了2个HLAI类表位覆盖了83.8%的日本人群。该发现为设计广泛可用的抗新冠病毒疫苗表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为监测T细胞应答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鍥剧墖1.jpg

第二位主讲人王瑞欣同学分享的是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杂志上的《A non-retinol retinoic acid receptor-γ (RAR-γ/NR1B3) selective agonist, tectorigenin,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ultraviolet A-induced skin damage》王瑞欣同学详细地介绍实验中运用的几个重点方法:分子对接、流式细胞术和细胞迁移。并且通过这几个实验方法得出鸢尾苷元是选择性最好的RAR-γ受体激动剂并且表现出很好的抗凋亡活性和促进细胞迁移。该研究制作了一种HA-PEI负载的鸢尾苷元纳米释药体系改善了鸢尾苷元溶解性差、吸收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其生物靶向性。研究结果指出可以利用人工外泌体透皮技术提高鸢尾苷元的利用率,促进鸢尾苷元吸收。通过这篇文献大家了解到分子对接在药物设计中的作用,以及研究细胞迁移在体外实验中的方法。

鍥剧墖2.jpg

通过两位同学的分享大家分别了解到突变分析和统计分析,学习到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及其软件,以及怎样对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同时还知道了分子对接、细胞迁移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在相应实验中的运用。

会议总结,张晓雯老师提到阅读文献时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方法加以学习了解,从而加强对文献的理解。左成老师建议可以加强对文献讨论部分的学习理解。文献的讨论部分是整篇文献作者思维逻辑的中心,需要加以学习理解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多思考。本次文献分享会同学们都积极提出问题,并交流讨论。希望同学们在每次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