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清晨六点四十,第一缕阳光穿过梧桐落在操场,军训第五天准时启幕。没有预热,没有缓冲,各连队迅速完成集结,正步训练被提上日程。摆臂高度定位90厘米、步幅严控75厘米、脚尖下压30度,数字被喊成节奏,秒表与心跳同步。教官刘震沿方阵对角线来回折返,发现偏差即刻叫停,单膝跪地以标尺量步幅,用粉笔划脚印,起身时迷彩后背已洇出深色的“地图”。同学们在口令中一次次推重起步,汗水顺着下巴滴进靴筒,留下盐白的弧线,却无一人抬手擦拭——“让汗自己干”成为默认的默契。
十分钟的休息哨成为短暂“降温阀”。方阵瞬间散成彩色拼图,有人把矿泉水瓶抵在同伴颈后降温,有人比拼谁能把帽徽抛得更高再接住;笑声刚飘上旗杆,第二声哨响,所有人弹起归位,用时不到八秒。计算机系一名女生在日记里写:“那一刻,我听见整个方阵‘咔’地合拢,像一把折刀精准回鞘。”

午后四点,拉歌赛把气氛推向沸点。二连《当那一天来临》刚落音,三连《强军战歌》立即“反击”,声音越飙越高,仿佛谁先换气谁就认输。指挥员徒手打拍,节拍器般精准;方阵随节奏前后摆动,草屑与口号一起飞溅。军歌里翻滚的热浪,晒不干少年眼底的清亮——他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唱成最高的分贝,也把对军人的崇敬写进最笔直的脊梁。
截至傍晚收操,各连队完成单兵动作考核、分列式合练及应急棍术预演,错误率较首日下降八成。后勤处统计,当日饮用水消耗量达一万两千升,创开训以来新高,医务点接诊人数却保持为零。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未来的标兵线,谁都不想走弯。第五天,他们用正步丈量青春,用军歌晕染赤心;余下的里程,他们仍将一步不差,让坚持与歌声成为这个九月最滚烫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