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思政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思政 > 思政教育 > 正文

大学生思政教育氛围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3-05-12 14:30 作者:网站管理员 摄影: 来源:商 学 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特殊性,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利于把握影响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有意识消除或抑制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创造、培养有利因素,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意识等。深入分析存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对策,是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概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具体是指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社会环境

1.经济全球化使大学生产生政治信仰迷茫和价值观多元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诚信危机。

()学校环境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硬件环境。学校建设不完善,科研水平不达标及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及管理漏洞等。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软件环境。校风、教风不创新,后勤作风、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差,校园文化氛围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严格程度低。

()家庭环境

1.父母的言传身教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不良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直接的、深远的负面影响。2.家庭关系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离婚率上升形成了许多单亲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独生子女在家庭受到父母的溺爱,使他们的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偏弱。3.家庭教育方法及方式造成孩子情商和品质缺失。只重视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道德品质开发;用传统教育理念全面覆盖现代教育理念等。

()网络环境

1.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与法律意识。2.沉溺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专业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易造成网络犯罪。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

()社会环境

1.搞好经济建设,夯实物质基础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和手段。3.文化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文化环境建设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通过倡导主文化、创造新文化以实现文化环境的和谐。

()校园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一是要重视校园规划;二是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三是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集体智慧和作用,形成全员环境意识;四是要加强资金投入;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根据师生员工不同的心理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不断提高育人的精神品位。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第二,学校领导要适时提出培育良好精神环境的具体要求,广泛进行宣传教育,以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第三,树立师生中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师生员工,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第四,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3.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使全体师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管理包括学校整体管理体系、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年度考评体系。学校要建立以综合测评为核心的年度考评体系,考核准则等。建立学生测评结果并作为全面评价学生时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学生的学风管理,考风管理,寝室管理。加强学校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相结合。

()家庭环境

1.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正面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最大限度地通过家长来达到教育学生和优化家庭环境的目的。2.形成良好的家风与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有可能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家庭教育容易接受而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进而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3.树立全面发展理念,转变教育方式。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促使他们树立子女全面发展的理念,不只片面强化智育,同样注重孩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

()网络环境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可考虑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自律、自重意识。另外,在网络教育中把技术与伦理的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中都能够保持严格的道德自律,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责任。2.建立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机制。第一,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要加强主导性信息的发布,通过建立健全及时、透明、公正的信息发布机制制止网络谣言的产生,争取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动权;第三,要建立常设的网上舆论动态调查组织,负责全天候全方面跟踪网上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3.提高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的免疫力一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其在政治思想上的免疫力。其次,要对大学生加强包括网络道德在内的道德教育,使其在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中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加强对他们的人文精神、思考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其更好地利用网络为人类造福。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院办027-81695657  学工办027-81695658


学 院 微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