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工作 > 正文

【专业建设系列报道之八】应学院转型发展推动“互联网+”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建设与发展纪实

发表时间:2016-06-15 10:30 作者:郭伟奇 摄影: 来源: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2015年学院获批湖北省第二批试点转型发展高校以来,我院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紧密围绕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经济与管理系实验中心以学院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理念。

近年来为适应学院转型发展以及经管系专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中心进一步调整建设思路,重新规划定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坚持“以基本能力培养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为核心,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实验条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多形式教学、多样化训练、多渠道实践为手段,学习、实践、创新、科研相互促进”为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个性化发展,促进经管系各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

从学院和经济与管理系实际出发,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经济与管理系实验中心立足于专业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1)实验中心的建设始终恪守一个宗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与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从实验教学基础支撑建设入手结合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逐步实施,借助多次建设项目的推进,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和制度保障,完善各实验室的建设,培养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和学习创新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最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对原有的实验资源进行整合,目前形成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跨专业实验室三层次递进式实验环境,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2)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实验中心建立初期仅仅能满足基础性课内实验教学需要,近年来,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经管系实验中心先后建成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情商与沙盘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综合训练实训室实验室等。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又建设了企业综合模拟实训室、校企合作创新基地、校企合作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经管系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实训室,主要是培养学生多专业知识平衡发展及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企业综合模拟实训室是本着集中规划、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运行,将经济与管理系8个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并相互融合,现代服务产业各专业循环实践,集各种机构业务、企业经营管理于一身的仿真实习环境仿真环境精心搭建的实践平台,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条件,在实景式的实践教学流程下操作和实训,学生将能全面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具备出色的动手和就业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或者是创业就业的孵化。经管系大学生创业中心创立的初衷是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就业,同时孵化出来的企业短期内不离开学校反哺低年级的学生创业教育,形成既有企业专职员工参与又有在校学生参与的独立运营单位。目前已成功孵化创业团队并注册公司独立运营,下一步将结合专业改革及实践教学需要扶持孵化更多的创业团队入驻,将创业就业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探索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

 

3)在实验教学方面,中心积极打造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基础性实验。以学科基础训练为主体,在基础课程训练阶段以及专业课程基本理论模块中,涉及基本型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操作应用能力。第二层次:综合型实验。在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中设计综合型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课实验教学及其综合实践服务,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及跨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三层次:创新型实验。以创业计划大赛、科研训练、创新实践训练等大赛为载体,为多学科创新团队提供实验服务,为学生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以及创业实践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4)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保障发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条件保障----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包括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等硬条件建设和实验教学软件、网络条件、实践教学校内外资源等条件的建设,目前该部分以基本形成并进一步推进。第二、队伍保障-----实验教师队伍培育。经过多年建设,经济与管理系实验中心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能够胜任实验教学的专兼职实验教师队伍,并已经在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业计划大赛、创新项目研发、创业项目孵化等教学环节中显现出较大的推动作用和提升作用。

5)在学科竞赛方面:经济与管理系实验中心同样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将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的融合。实验中心不断尝试“实验教学+考取资格证书+学科竞赛”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做好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文/郭伟奇  编辑/周珣】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院办027-81695657  学工办027-81695658


学 院 微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