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工作 > 正文

【专业建设系列报道之三】适应行业发展新动向,配合学院转型发展——国贸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发展纪实

发表时间:2016-06-15 10:27 作者:吕杜 摄影: 来源: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学院品牌专业根据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要,以增强学生适应性为导向,构建“分类培养、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跨境电商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前景。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进行专业改革,适应学院转型发展,开设跨境电商方向。

一、紧密结合专业发展新态势,深化专业改革

2014年上半年,我专业确定了专业改革的思路。暑期期间,国贸专业全体教师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回访,对外贸企业和高校国贸专业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调研报告,确定了本专业转型发展方案;2015年上半年,国贸专业进行的15级培养计划的修订,加入了针对跨境电商的课程模块,并撰写了国贸跨境电商特色班的方案,同时聘请了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进行了系内方案论证;2015年下半年,本专业积极选派专业老师交流培训,取得了跨境电商专业能力证书,同时积极与相关跨境电商企业进行接触,其中新航线、他拍档、橙果、湖北国际贸易网商协会旗下武汉小巨人这四家企业进行了深度接触,组织了宣讲会,并确定了校企合作,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证。2016226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班启动实施方案在系内进行了终稿讨论,并确定了最终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进程,自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二、专业人才培养以企业岗位能力为导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开设以来就业率一直很好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出现了新的贸易方式-跨境电商,拉动了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社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增设了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专业方向。

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需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外语、金融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操作、跨境电子商务跟单操作、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操作、跨境电子商务报关报检操作、跨境电子商务结算支付操作、跨境电子商务谈判沟通客服操作、国际商务处理等专业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分析、解决跨境电商业务领域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

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人才在毕业后主要可以服务于:(1)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公司、制造业企业、工厂;(2)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如ebayAmazoneAlibaba、京东等);(3)为跨境电商业务提供服务的相关报关报检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4)海关、商检局等政府部门。

三、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2015年,阿里巴巴启动“百城千校”计划,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可以看出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对大学教育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因此,为了进一步构建好跨境电商专业,我们先后与他拍档电子商务(湖北)有限公司,深圳三二一电子商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湖北国际贸易网商协会等四家企业建立了先培养后输送人才的校企合作方式。同时,与湖北省网商盟取得了合作意向,湖北国际贸易网商协会由40多家企业组成,是由在湖北地区从事外贸电商的企业自发组成的地域性、综合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对我们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201510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广东新航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潜能,重视学生科研和实践活动,促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商务英语大赛、国际商务谈判大赛、聘请企业外贸专家到校开展外贸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基金项目、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本专业正在积极孵化自己的跨境电商创业团队。

近年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在不断提高。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等,获校外国家级奖励30多人次。另外国贸学生获得院级、省级表彰较多。2011年,全国“e路通”杯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本科组冠军。2012年,全国外贸跟单大赛获得二等奖,2013年,获得全国大学生POCIB大赛三等奖,201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文/吕杜 /谭丹辉)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院办027-81695657  学工办027-81695658


学 院 微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