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跟着“经济”去旅行
授课时间:2019年10月9日第9节
授课教师:李文超
授课地点:2教401教室
从公选课表中看到《跟着“经济”去旅行》,我就被这个课程名称吸引住了,于是我决定尽早地去听一听并了解一下这个课程。这是商学院李文超老师主讲的一门选修课,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中国国内各省份的综合概述和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反思,让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件及伟大的祖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的学以致用,热爱祖国。
课程有两条线,一是“经济”为主轴,选取中国国内各省份经济的鲜明特色,贴近生活的日常经济事件,用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并加以分析,如用山东省的“群象经济”效应,对比分析同学们身边的武汉光谷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产生对现实的思考。
另一条线是旅行: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部分为主轴,选取世界文化遗产所在的省份,从历史沿革、经济概述、气候特征、地理概况和特色文化等方面,向学生深入浅出的介绍,图文并茂,丰富开阔学生眼界。
课堂上李老师在讲授甘肃省时,通过背景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到甘肃的经济发展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还是比较缓慢,中央大力推动的脱贫举措正在这个省份大力展开,李老师就引入了对于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思考,是不是通过压低菜价、粮价或者发放更多的贫困补助等方式来扶贫才是“真正”的扶贫?引发学生思考,最后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得出结论:挖掘当地经济资源潜力和优势,搞活市场才是最大的慈善。在课程中还播放了甘肃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纪录片,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了这把扶智和扶志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意义。

听完课以后在与李老师的交流中,我充分感受到李老师的课有四个亮点:一是立意新,课程以各省经济的优势、特色为立意点,不仅介绍先进的经济模式,如江苏的开放型经济。而且介绍当地的特色经济,如青海的旅游经济。二是见识广,历年发生的经济学事件,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内容,中国省份所呈现的经济特色、文化特色等纷纷呈现。三是形式活,首先是内容呈现形式活,既包含了经济学经典著作的解读,如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也包含了学生关注的经济学热点事件,比如如何解决春运购票难问题。其次是课堂展示活,在介绍国内省份或城市的时候,如果有学生“自己”家乡的时候,李老师会首先提前沟通,让这位同学来对自己的家乡做一个“推荐”,这种展示极大的提升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四是爱祖国,课程展示了中国各省份经济等基本概况,了解了各项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情况,让同学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肃然起敬。
据了解,李老师的这门公选课已经开了六七个学期,每个学期都有近200名学生抢选这门课,很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