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普林,男,共青团员,湖北武穴人,经济与管理系会计1103班学生,任生活委员。刘普林两年来替母扫大街的感人事迹经过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人们亲切地誉为“马路孝子”,荣获湖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全国“自强之星标兵”荣誉称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持之以恒行孝道,不怕苦累勇担当
刘普林是我院会计专业1103班的一名在校学生,自从2010年9月考上大学到武汉读书以来,无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刘普林都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帮当环卫工的妈妈清扫街道。长达近400米的武汉市粮道街涵三宫是妈妈库香莲的责任路面,从清晨5时许直到中午12时,来来回回,刘普林要清扫约7次。晚上6点至8点,他还要再去扫街2小时。
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十年前刘普林的父母离开湖北省武穴市农村老家来到武汉做环卫工。从初中开始,刘普林就自己在老家边读书边干农活,插秧、打谷、背柴、收肥,大小家务全包了。读高二的那年,来武汉看望妈妈的刘普林惊讶地发现父母的沧桑和劳累,那次他在武汉住了几天,第一次帮妈妈扫了马路。2010年考到我院的刘普林开始利用每个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帮妈妈打扫街道。他没有想太多,只是单纯地觉得“妈妈为我付出太多了,现在我帮她多扫一点,她就可以早点回家休息。”每次回答记者“扫地时有没有觉得不好意思”的问题,他都是同一句话,“我首先是母亲的孩子,其次才是大学生”。
勤检朴素助他人,有强不息爱生活
刘普林平时生活很节俭,为了省钱,一顿饭他常常只打两元的菜吃,可看到报纸上登了心脏患儿需要捐款的事情后,他立即参加义务卖报纸活动,帮助患儿筹集医药费,并从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中拿出20元捐了出去。自2010年10月起,刘普林每隔半年就义务献一次血,到现在,已经累计献血1500毫升。每次献完血后,他才会在食堂打两个菜,算是补充营养。而血液中心赠送的营养品,他都送给了班上生病的同学。刘普林不仅在家里是个孝子,在学校,他是一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优秀大学生;在社会,他是一名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新时代青年。对学院的贫困生补助,他坚持拿出一部分捐助他人。他说,他家不是最困难的,还有更困难的家庭需要帮助。
社会关注显价值,奋发向上馈社会
刘普林同学的感人事迹在媒体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均在头版头条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三台《向幸福出发栏目》也进行了专题播放,新华社刊发长篇通讯稿,中国新闻社、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进行采访和报道;湖北省内媒体楚天金报除头版报道外,还连续多天开辟专版进行跟踪报道;湖北日报、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等湖北省内纸媒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腾讯网、荆楚网等几百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获中国青年报举办的2011寻访中国自强之星活动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教育厅和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授予的“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他“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刘普林的事迹还引起党和国家及地方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看到中央媒体的报道后被其事迹所感动,资助他3万元,鼓励他安心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就学习报道刘普林事迹作出批示,要求中央媒体加大报道力度。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副书记张昌尔等领导先后对刘普林的事迹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对刘普林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典范进行彰显弘扬。中共湖北省教育厅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专家、学者座谈会,畅谈刘普林的先进事迹,探讨90后的担当精神。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各界青年学习刘普林事迹座谈会,热议刘普林精神,号召全省青年向刘普林学习。
在刘普林先进事迹的感召下,学院200多个班级纷纷召开班会、团会,讨论学习刘普林精神。武汉理工大学团委授予他“五四青年奖章”,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授予刘普林“感恩行孝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号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向刘普林同学学习的活动,学习他孝敬父母,感恩行孝的传统美德;学习他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他热爱劳动,报效祖国的人生追求。
刘普林常说,自己做的还不够,这么多荣誉感到授之有愧,感谢关心他的各级领导、学校和社会好心人。他将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争取早日成才,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践行90后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刘普林身上展现出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体现了敬老行孝、奉献担当的优秀品质,彰显了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在他的感召下,学院广大同学自发成立了“刘普林学雷锋小组”,践行刘普林精神,继续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