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由翁德会、操燕明主编的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与化工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分析化学》,于2012年1月开始着手与北京大学出版社联系,经过一年多的编写、修订,该书于2013年3月出版发行。(书号:ISBN 978-7-301-22165-5)。本书使用销售情况良好,据出版社统计,第一次印量为2000余册。
纵观《分析化学》的教材现状,尽管不断有新的各种各样的教材出版,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教材的难易程度大致分为两个档次,一种是篇幅越来越长的科研理论型教学用书,一种是越来越薄内容太过简单的职业教育用书,前者太难,后者过于简单;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一线技术人才,主要是工科,重操作,原有的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需要调整,因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时缺乏自己应有的教材,这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本系列教材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层次的教学,注重“应用型、创新型、实践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实用型教材。根据授课对象,编写的内容科学、先进、循序渐进和深入浅出,使全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尽量减少了与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复。同时在整体上把握内容的深度,既适用于普通工科的教学,也适用于继续深造学生的学习,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了讲授内容的基础部分和拔高部分。对于必修内容,在每章前面的教学要求中给予明确。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在每章结尾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小结,全面概述了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的原理与公式,并结合工科的特色,编写了适量的习题以巩固所学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第一:编写教师均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且部分老师还具有一线实践工程经历,在编写过程中,既保证了理论知识完整体系,又穿插了众多的案例,重视理论结合应用,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各章节内容,在章节开始采用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在章节学习中循序渐进,提供解决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了讲授内容的基础部分和拔高部分。对于基础部分,是必修内容,在每章前面的教学要求中给予明确。在每章结尾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小结,全面概述了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的原理与公式,并结合工科的特色,编写了适量的习题以巩固所学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3.成果的创新点
本书是《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与化工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系列教材之一。本系列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发起,由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一线教师主编,省内另外几所三本院校的一线教学的教师积极参与编写的,适合于三本院校的教学层次。在转型发展的大学教育格局的引领下,本系列教材注重“应用型、创新型、实践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实用型教材,共八章内容。出版后面向全国的高等院校发行和销售,为全国性统编教材。本教材的写作,《分析化学》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立足应用型化学与化工类基础课程《分析化学》的教学,突出了分析化学理论的前瞻性、应用的综合性与实操性,在行文布局上做到提纲挈领、要言不繁。根据教材使用学校的反馈,由于教材的编著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具体应用相结合,文字言简意赅,便于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实际操作的领会,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据出版社统计,第一次印刷2000余册。除主编学校外,福建大学至诚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昆明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在内的全国6所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已将本书选用为教材。据教材使用学校的反馈,由于教材注重理论与实际具体应用相结合,文字言简意赅,十分便于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实际操作的领会,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