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子资源 提高《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质量
负责人:毛淑芳(院级)
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院级教研项目,2010年初立项(项目编号:1032),同年开始研究,2011年11月完成。
1. 主要内容
1) 将符合教学规律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
2) 增加案例教学,使理论授课更加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利用网络电子资源,开展课堂讨论课。
2. 创新点
1)把当今研究者在药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化作教师和学生自己的东西,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并把它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本项目的推进把科研带入课堂,为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提出了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2)在开展课堂讨论课时,突出培养学生以分析常见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为主线,选取已上市的OTC药品的配方进行辅料分析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药用高分子辅料的应用分析水平,更符合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定位的目标。
3. 应用情况
1)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分布情况,突出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衍生物和药用合成高分子材料这两章的内容。调整后的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更合理,更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要求。
2) 修订授课的幻灯片和讲义 (a)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入前沿性的科研成果;(b)增加具体案例 由于《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叙述性内容较多、逻辑性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和吃力,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往往难以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更新后的授课内容在如何生动地组织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结合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药剂学》等相关课程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3) 开展课堂讨论课 在药物制剂专业2091、2092、2093三个班开展了课堂讨论课,从讨论课开展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讨论课素材的收集、幻灯片的制作等都是独立完成;就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其中不乏制作精美、富有创意、带有动画的幻灯片。通过讨论课的契机学生锻炼了动手制作幻灯片的技术,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药品配方分析的锻炼,强化了学生药用高分子辅料的应用分析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