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20:30,我院白衣工作室分子生物学小组、生物信息学小组和白衣天使协会部分成员,于综合楼1401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五次文献阅读分享会。本次会议与会人员:张高博老师、分子生物学小组全体成员、生物信息学小组全体成员和白衣天使协会部分成员。本次会议由潘金泼和王嘉甬两位同学作为主讲人进行文献分享。
首先,潘金泼同学分享了一篇发表在《Virology Journal》杂志的《Automated degenerate PCR primer design fo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mproves efficiency of viral sequencing》文献。潘同学在开始简要地概括了这篇文献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简并PCR引物设计在高通量测序的应用,目的是提高病毒测序的效率。接着,是对高通量测序的介绍部分,包括一代测序以及这篇文献中所应用的二代测序,由于从可能异质且不断进化的人群中扩增和测序大量病毒分离物难度的上升,本文提出了引入简并PCR技术,借助简并PCR是根据氨基酸序列设计两组带有一定简并性的引物库,可从不同生物物种中扩增出未知核苷酸序列的基因这一特点。高通量简并PCR引物设计流程为高质量病毒测序结果提供了基础,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再加工和基因组整理相关的成本。最后,通过这篇文献,大家对于简并PCR和高通量测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二者都是基于PCR技术,是PCR技术的一种发展与应用,让我们对PCR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张高博老师就潘同学所介绍的简并PCR进行了补充说明,并为潘同学之后看文献以及挑选文献的方法给出了建议,同时,张高博老师以此提出了一些关于寻找文献时所要关注的要点,像文献期刊的含金量、文献的时效性等需要注意的方面。

随后,王嘉甬同学分享了一篇来自《Science》的《The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of primary human cancers》。癌症是一种高度异质的疾病群体,每个肿瘤类型都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患者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建立是为了描述这种异质性,并理解癌症的背后的分子机制。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和分子分析,TCGA揭示了基因组畸变、转录网络和肿瘤亚型的多样性等。由于染色质可及性是活性DNA调控元件的标志,ATAC-seq使得评估人类原发性癌症的基因调控成为可能。在文献中,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关联分析预测到大量远端增强子与启动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一些重要的致癌基因和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觉;其中的亮点是结合GWAS和WGS探索肿瘤变异的影响。接着,张高博老师和王同学探讨了这篇文献的难点,主要是内容较多且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建议之后阅读这类文献可以多花些时间对其进行精读,然后再进行分享。张高博老师对王同学选择这篇难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分享的勇气提出了表扬,并提出在之后的分享中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多多进行这种高质量的文献分享。

在会议的最后,张高博老师为本次参加会议的白衣天使协会的部分新成员介绍了白衣工作室的文献分享会以及日常的学习内容,同时讲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能学到的知识及锻炼,像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PPT的制作、文献阅读的能力以及这种主动学习的氛围。随后,进行了产学研奖学金的颁奖环节,正好让大家再次认识了一下白衣工作室的成员。接着,每位白衣天使协会的新成员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在听了两位同学的分享和张高博老师的介绍后,他们表示对这种文献分享会的形式与内容十分感兴趣,希望自己也能参与,从中得到锻炼和学习。
本次会议我们学习了关于简并PCR技术的知识,了解到二代测序的原理,认识了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关联分析,同时,白衣天使协会的新成员对文献分享会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科研的道路上迈出了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