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体育学院开设了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兵道(短兵)课程,由短兵一级裁判员宁梦茹老师担任授课,这项运动将激烈的攻防技术、文化内涵、民族情怀同学生的思政与德育培养相融合,促进学生体魄与精神的双重文明。
武术短兵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刀、剑等短兵器文化,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竞技体育特色。

第一课宁老师通过音频呈现了古代将士“岳飞”“典韦”“关羽”等擅长的兵器、“中国十八般武艺”、短兵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心中的“英雄”的向往。
第二课武术的举止之礼,包括持兵礼、持兵姿态、递接兵礼、置拿兵礼、竞赛礼等。通过课上每个环节学生们做出的礼节与规范的行为举止,深刻感受到德的内涵。将实用的技能刺、劈、砍、斩等多个攻防技术通过情景教学、配合练习、专项游戏、分组展示、实战竞赛等形式使学生们充分的掌握运用。

“兵将运粮”游戏故事背景:三国时期,因自然灾害百姓们闹“饥荒”,民不聊生,为了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各国派出了都精兵强将前往物资充盈的地区争夺食量。兵将们需要跨过几十里山脉达到目的地,依靠手中的兵器把食物运送到自己的国家。

游戏结束后,老师们让同学们分享参与的感受,学生们说道“团队的智慧和配合是取得胜利的基础”,“我们正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总有一批人冲在前线他们 是医生、是军人、是志愿者...我们应珍惜现在学习与生活的一切。”此游戏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冲锋一线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体会奉献精神的可贵,在国家的繁荣富强下,才有现在幸福和平的生活。
“士兵”比武大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武演练”,从队列队形,编排技术,设计口号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团队配合能力,增强自信心。

“武将”抗日女英雄—银金花的故事:宁老师通过短兵实战比赛,引出抗日女英雄银金花的故事,使学生正视历史,勿忘国耻,进一步认识武术的内涵,止戈为武、自强不息,厚植爱国至于情怀。
武术短兵课程按照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目标,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要求上,初步呈现出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我们新一代体育教师更要肩负起传承好中华传统体育技艺与文化内涵的责任,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