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测中心 > 体育新闻 > 正文

躬身实践学教法 见习赋能促成长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241班学子赴光谷六小开展教育见习

发表时间:2025-11-08 09:18 作者:徐亚文 摄影: 阅读: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5年10月27日至31日,我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241班学子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在体育学院副院长吴飞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开启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之旅。此次见习以“观摩+实践+反思”为核心模式,在光谷六小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子们沉浸式体验小学体育教学全流程,于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收获满满,10月31日圆满落幕。

精心搭台:“一对师徒结对”护航见习路

为确保见习成效,光谷六小量身搭建“一对师徒结对”指导模式,由经验丰富的体育骨干教师分组带领两名见习学子开展实践。见习伊始,指导教师便向学子们细致讲解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要点——从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设计,到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动作示范技巧,再到兼顾秩序与活力的课堂组织方法。

课堂上,见习学子们专注记录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策略与师生互动技巧:队列队形训练时如何用简洁口令规范学生动作,趣味体育游戏怎样设计才能兼顾趣味性与安全性,基础动作教学中如何精准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运动过程中又该从哪些维度做好安全保障。指导教师们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子们深受启发。“以前在课本上学过课堂组织理论,但看到老师用‘小口令+小游戏’的方式,轻松让低年级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才知道理论落地要这么多技巧。”见习学子张同学在观摩笔记中写道。

实践进阶:从“观摩者”到“授课者”的蜕变

经过充分观摩学习,见习学子们逐步深入课堂实践。起初,他们协助指导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器材分发整理,还针对动作掌握较慢的学生开展一对一指导。面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学子们耐心引导、积极互动,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近距离摸清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习惯。“有个小男孩总在队列里调皮,我试着用他喜欢的篮球小技巧当‘奖励’,没想到他之后上课特别认真。这让我明白,对待小学生要多些耐心和巧劲。”见习学子李同学分享道。

见习核心环节中,学子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启独立教学准备:从精准定位符合小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到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从优化选择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到构思多元且贴合课堂的评价方式,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最终,学子们勇敢走上讲台,独立完成一堂小学体育教学课。课堂上,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小学生开展跳绳、趣味接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展现出体育教育专业学子的青春风采与专业素养。

复盘提升:点评与感悟共促成长

课后,指导教师们对见习学子的授课情况进行细致点评:既肯定课堂设计中的亮点——如将“小组竞赛”融入跳绳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也针对教学节奏把控、重难点讲解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在讲解跳远动作时,可增加慢动作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发力要点,助力学子们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提升方向。

谈及见习感悟,学子们纷纷打开话匣子。“这次见习让我真正走进小学体育课堂,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运动很简单,实际操作才发现,要兼顾技能教学、课堂秩序和学生安全,需要太多专业能力。”见习学子同学感慨道。“指导教师不仅教我们怎么上课,更让我看到作为体育老师的责任——不只是教会学生运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坚持精神。”另一位学子刘同学补充道,“以后我会更注重提升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朝着成为优秀体育教师的目标努力。”

协同育人:见习搭建成长与赋能桥梁

为期一周的见习时光虽短,却意义深远。此次见习活动搭建起高校与小学协同育人的坚实桥梁,既为体育教育专业学子提供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优质平台,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为基础教育注入新鲜活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小学教育需求的精准对接。

相信在此次见习积累的经验加持下,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子将不断锤炼专业技能,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为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