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工作 > 正文

学校体育学理论与实践融合,共探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落地路径

发表时间:2025-09-29 20:25 作者:郭雨欣 摄影: 阅读:

2025年9月26日上午8点至12点,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学院24级体育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在体育学院副院长吴飞,专业教师周葆崧、徐亚文的带领下,前往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开展《学校体育学》课程实践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聚焦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为主题,通过现场观摩三位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在球类、体操、田径项目中的具体落实方式,强化“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理念。

三大课堂:解码核心素养实现路径

徐怡君老师执教水平二(四年级)《快速跑及体能》课程,围绕“起跑迅速、步频快速”这一教学重点,巧妙运用矿泉水瓶这一辅助器材,将快速跑技术拆解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学习模块。课堂贯穿“学练赛一体化”设计思路,从个人技术练习过渡到小组接力对抗,使学生在真实运动场景中发展速度与反应能力,落实“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的融合培养。

梁尹老师执教水平一(二年级)《操控性技能:运球及趣味课课练》篮球教学。课程以40个篮球为核心器材,引导学生掌握“五指自然张开,掌心空出”的运球动作要领,并通过单一运球练习与趣味折返跑竞赛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小单元教学的梯度性,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赛”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控球水平,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实现核心素养在球类项目中的具象化落实。

崔婷婷老师执教水平一(二年级)《平衡:多种姿势的平衡及趣味课课练》,将瑜伽砖引入体操类教学,通过“魔法造型秀”“抢夺魔法石”等趣味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多种姿势平衡练习中理解“身体重心稳定”的核心知识点。课课练环节与主教材有机融合,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平衡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在运动中遵守规则、挑战自我的体育品德。

教研赋能:构建体育教学实践新范式

课后研讨环节,光谷六小体育部主任熊伟、教研组组长张咏华,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吴飞副院长参与了现场教研。针对“小单元与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做”这一关键问题,三位授课教师结合课例分享了设计思路:小单元聚焦单一技术的精细化打磨,如徐怡君老师快速跑课程对“起跑”技术的深入训练;大单元则注重项目能力的综合提升,可围绕“田径运动会备战”设计跨课时、跨内容的单元规划,实现技术、体能、竞赛能力的整体发展。

对于“辅助器材有效使用”,三位教师均强调器材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并提升课堂趣味性。矿泉水瓶、篮球、瑜伽砖等常见辅助器材经过巧妙设计,成为连接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媒介。

光谷六小体育部熊主任、教研组张组长以及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吴飞副院长共同参与研讨并作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三位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推进“学练赛”一体化方面的探索成果,并鼓励体育学院学生积极汲取一线教学经验,将来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小学体育教师。吴飞副院长对光谷六小为我院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平台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未来持续加强高校与学校的教研合作,共同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此次观摩教研活动,是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实践”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学生们不仅直观感受了三大核心素养在不同项目、不同年段的落地策略,更深入理解了六大类体育项目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正如参与活动的师生所言,这样的实践学习让他们对“教师是核心素养的引导者与践行者”有了真切认知,为未来从事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智慧,也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创新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