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时代浪潮下,“语党同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积极探索,将知识学习与传统文化体验深度融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特色课程。7月12日,团队成功举办了一场颜色主题英语课,以及剪纸课与古法香囊植物拓印活动,让学生们在语言学习、艺术创作与文化感知中,开启了一场充实而美妙的文化之旅。

“Red!”“Blue!”“Green!”教室里传出清脆整齐的童声,鑫鑫老师正带领孩子们开启英语颜色世界的探索之旅。孩子们高高举起的手臂,让英语学习充满活力与温度。课堂上,鑫鑫老师以“世界是多彩的”为主题,用直观方式讲解颜色词汇。她PPT上红色鞭炮、蓝色气球、绿色荷花等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让抽象单词与具象事物产生联结。“窗外树叶是什么颜色?”老师提问刚落,孩子们便齐刷刷举手,争先恐后答:“Green!”稚嫩声音里满是自信。

为加深理解记忆,鑫鑫老师设计了丰富互动游戏。“颜色连接”环节中,孩子们寻找对应颜色物品并用英语表述;“颜色接龙”游戏里,大家接力说出带颜色的单词,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时而专注倾听,时而积极抢答,小脸上写满对知识的渴望。这堂颜色课不仅传授了词汇,更在孩子心中播下热爱英语的种子,让学习如彩虹般绚烂。

剪纸课堂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剪纸讲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每一刀都藏着技巧与心意。注意对称,阴刻与阳刻的线条要流畅如呼吸。”晓云老师手持红纸现场示范,细致讲解“阴剪”(剪去花纹留底色)与“阳剪”(留花纹剪去底色)的核心区别,通过对折剪、连续剪等基础技法的演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传统剪纸的工艺精髓。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屏息凝神投入创作,稚嫩的小手紧握剪刀,在折叠的红纸上谨慎操作:低年级学生从简单对称纹样入手,将红纸对折后剪出五角星、蝴蝶等图案,在“一剪成形”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神奇;高年级学生则挑战难度更高的传统吉祥图案,在老师指导下精心剪出“福字纹”“如意纹”等经典纹样。传统吉祥元素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被赋予童真创意,古老的剪纸艺术在童心浸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植物拓印环节将自然意趣与非遗智慧巧妙融合,成为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团队精心准备了艾草、薄荷、玫瑰、紫苏等古法香囊的经典原料,这些带着自然气息的植物,无论是脉络清晰的树叶,还是形态雅致的花瓣,都化作了天然的花纹模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挑选喜爱的植物,将其平整铺在白色香囊布袋上,手持小锤子轻轻敲击,随着清脆的敲击声,植物的汁液逐渐渗透布料,留下独一无二的自然色彩与纹理。

拓印完成后,香囊填充环节紧随其后,老师细致讲解各类香料的功效:“艾草能驱虫避秽,薰衣草助安神入眠,薄荷可提神醒脑,古人根据季节与需求搭配香料,这正是传统医药文化的生动体现。”孩子们根据喜好自主搭配香料,将其放入研钵细细研磨,让香气充分释放,再小心翼翼地装入拓印好的布袋中。当一个个散发着草木清香、带着自然印记的香囊完成时,教室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淡淡药香,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作品,仿佛握住了一份穿越千年的文化信物,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文化传承的河流永不干涸,正因有无数清澈的溪流不断汇入。当非遗的种子落入教育创新的沃土,以青春的方式讲述古老的故事,传统便能跨越时光,在下一代手中绽放出自信而鲜活的色彩。每一次稚嫩的裁剪、每一次专注的拓印、每一次对文化密码的英语解读,都是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图景最深情的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