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9点,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暑期第三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准时开始,朱姗姗、李珮媛、喻伊霖、阳江玲、柳昱、彭慧六位教师分别就《英美文学选读》、《语言导论》、《日语视听说(三)》、《英语演讲》、《综合英语》、《英语语音II》课程汇报了“课程思政+五会能力”融合创新教学设计。
朱姗姗老师首先介绍了《英美文学选读》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详细说明了具体课次的教学活动设计,将经典文学作品和当今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辨能力。之后,董妍奇老师和杨雯娟老师就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安排进行了反馈和评价,认为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分级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分级设计,增加互动,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李珮媛老师在语言学教学中不仅融入了五会能力,还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强调了课程思政和通专融合。尹伶俐老师对李老师能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将最新学术发展融入教学而进行的教学创新给予了高度肯定,她表示听完李老师的汇报自己收获满满。

喻伊霖老师具体分析了《日语视听说(三)》目标学生的学情,展示了具体教学活动设计。杜爽老师对喻老师提到的“确认学生听力练习的正确率”提出了疑问,喻老师解释了会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显示的更正痕迹来确定正确率的方式,但她也表示,这种方式并不能得到准确的正确率。两位老师还就课程中 “视”和“说”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阳江玲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英语演讲》课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PPT课件,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和五会能力。王丽丽老师强调了演讲课中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问题,并和阳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即让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上传演讲录像,供学生课后多次观看反思。

柳昱老师汇报了自己在《综合英语》课教学大纲、日历和教学活动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和五会能力。与柳老师教授同一门课的杨雯娟老师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从文化冲突角度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了解英法两国之间的长久以来矛盾,同时建议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设计增加互动。

彭慧老师先说明了《英语语音》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然后展示了教学大纲、日历和教案,分享了在语音课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为这门课线上课程的建设者,杨雯娟老师也解释说明了这门课线上部分的设计。

这次教研活动让汇报的老师充分展示了自己教学实践能力,和在课程思政、五会能力融合方面做出的教学创新探索,同时也让参与教研探讨的老师们在具体教学案例中获得了许多创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