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第二课堂 > 外语文化节 > 正文 外语文化节
    【英语系】经典阅读﹒文化传承﹒外语学习 —— 第六届外语文化节学术点睛之作
    发布者:白燕琴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日期:2018-06-02 21:37:00

    6月1日下午2点到3点半,应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伟教授的邀请,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泽权教授在2-201学术报告厅为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做了题为“经典阅读·文化传承·外语学习——以《红楼梦》的称谓及其五种英译为例”的精彩讲座。

    25.1精彩讲座.jpg

    刘泽权教授是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和“黄河学者”,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他从事英语教学34年,在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本次讲座是外国语学院第六届外语文化节强档推出的学术点睛之作。整个讲座由陈伟教授主持。讲座中,刘泽权教授语言幽默,融学术思想与时髦用语于一体,使艰涩的学术报告通俗易懂、精彩纷呈。在90分钟的学术讲座过程中,2-201学术报告厅不时传出开心的笑声。

    刘教授开篇讲到,曾几何时,在当代大学生“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榜首,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赫然在列!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读不下去,有其原因所在。刘教授分析了《红楼梦》的文本难度和当下时代、价值观的转变对古籍经典的冲击。刘教授转而谈到自1816年英国传教士、汉学家马礼逊首开《红楼梦》翻译先河,《红楼梦》现已译成24种语言、155个不同译本,仅英语就有32个片段、12个节译、4个全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的靓丽风景。“看到这些外国人为《红楼梦》的传播所做的努力,我们作为国人,还要在经典难读前止步不前吗?”刘教授娓娓问诘。

    随后通过聚焦《红楼梦》中最基本亦最常出现的文化现象——称谓语及其五种英译,刘教授引领听众一起深入浅出赏析经典的文化魅力、学术魅力,现场与同学们分析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最后联系当下习近平主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话语环境,刘教授最后指出:对外语学子而言,探讨重读经典、理解文化与学习外语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25.2意义.jpg

    讲座之后,刘沛院长做了精彩的总结,再次重申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指出如何利用专业优势原汁原味传递中国文化、做好文化使者是英语学子当下的光辉使命。讲座结束,刘教授与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合影留念。

    上一篇:【记者团】我院举办外语文化节之演讲比赛决赛顺利进行

    下一篇:【英语系】第六届外语文化节之配音大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