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是连接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的重要纽带,更是大学生锤炼能力、深化认知的关键课堂。华夏文旅工作室负责人姜烨同学,带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积累,走进宁波双亚塑料有限公司,在制造业外贸场景中探索专业价值,用扎实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实践答卷。
在宁波双亚塑料有限公司的社会实践中,华夏文旅工作室负责人姜烨同学以商务英语专业为切入点,深入探索语言知识与制造业实务的融合路径,用实践行动为“专业赋能产业”写下生动注脚。

实践期间,姜烨同学核心参与企业外贸部门业务支持工作。面对公司主营的环保塑料储罐、工业包装容器等吹塑产品,她协助整理英文技术参数手册,逐页核对产品尺寸、性能指标等关键信息,重点修正“环保PP材料”“模具精度”等行业专业术语的翻译偏差,确保技术表述与行业标准高度一致,为企业跨境业务的资料准确性筑牢语言防线。

除资料整理外,姜烨同学还积极参与跨境客户线上沟通会,承担基础商务对话翻译职责。交流过程中,她精准捕捉客户对产品壁厚、环保材质的核心需求,同步向工厂清晰传达客户诉求,详细解释生产周期与定制流程细节,有效减少信息传递误差,显著提升供需双方的对接效率,为企业跨境沟通搭建起顺畅的语言桥梁。
此次实践让姜烨同学突破了“商务英语仅为语言工具”的单一认知,深刻意识到专业语言需扎根行业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同时,制造业的务实逻辑也让她学会在商务沟通中平衡专业严谨性与表达易懂性,为后续“语言+行业”的专业深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为同专业学子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