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学院外语系的5位同学在武汉浸泡村国际英语的实习生涯是从9月8日正式开始的,这五位同学分别是来自外语系1122班的汪欢欢,1124班的冀凯、陈宇兰、范莉、孙知晴。他们在浸泡村已经实习近两周了,在这十多天的时间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其中的喜悦与辛劳都成了他们日后社会生涯中的珍贵回忆。
1.上班高峰
实习同学们的主要工作是和浸泡村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去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推广的工作,所以工作地点并不固定,但是领导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在八点半之间到达指定工作地点,这给实习的几位同学着实出了一个难题。他们每天早上在这个城市依旧宁静时便离开了校园,在上班早高峰的浪潮里与公交车“抢滩登陆”,无休止的汽车噪音和鸣笛声仿佛在对这几位实习生说“欢迎踏入这个社会”,而他们已顾不上倾听,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坐过站。穿过拥挤的人群,钻下车后很可能要步行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达指定地点。可实习的同学们用相当饱满的热情来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互鼓励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这一点受到浸泡村领导老师的高度认可。
2.天气莫测
实习小组同学们的工作大多是户外作业,而武汉多变的天气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从晨露未褪的早晨到烈日当空的正午,从长袖沾衣的清寒到汗流浃背的酷热,从明明无云的晴空到突然的大雨骤降,实习同学们早已顾不上做什么防护措施,因为此时的他们正在一线给一个个陌生人做着浸泡村的宣传工作。实习小组同学们的热情与路人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访谈对象不断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工作时的态度与耐心。或许他们还无法像其他工作人员做的一样游刃有余,但是他们相互激励,通过小竞赛的方式共同进步,收获成长。
3.感悟经历
短短十几天的实习体验已经让实习的几位同学感受到了社会的激烈竞争与残酷。同行业的培训学校和我们一样在各大高校工作着,我们必须正面他们的挑战。为了最大效率的宣传推广同学们走进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尽量和身边的每一个路过的学生交谈。实习生孙知晴说道:“实习工作不仅是对工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身体的检验,每天下班后都累得想当场躺下,但静下来想想,收获很大。”是的,这样特殊的一份工作既要求同学们提升勇气,与陌生人攀谈;又要求同学们学会用话语引导受访者,使之对浸泡村构成初步印象;还要快速记录该同学的有效信息。
实习还在进行着,实习的同学们已然步入了从大学生到社会一份子的转型之路。他们未来的道路虽然未知却绝不平坦,当记者问到实习小组组长冀凯同学他对这几天的感悟时,他说:“通过这几天的实习生活,我深切感受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我们既要有大的计划,同时也要做好随时改变计划的准备。周围的一切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判断,然后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