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最新推荐
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生风采 > 教师风采 > 正文

我爱我师|冯娟:教学是成年人之间的平等对话

发表时间:2018-01-10 19:59 作者: 阅读: 编辑:

星期五早晨的综合楼格外安静。敲开办公室的门,冯娟老师一人在电脑前忙碌着,看见我进来,她脸上露出诧异的表情,“怎么来这么早呀”,显然冯老师并没有为接下来的采访做刻意的准备,她笑着告诉我,不要拘束,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就这样,在轻松的气氛里,与冯娟老师聊了许久。

mmexport1516008433788.jpg



   艺术学院的超能教师

冯娟老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现任艺术学院传媒系系主任。

冯老师主讲《网络广告概论》、《FLASH》、《中外广告史》等课程,承担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任务,多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和优秀教师称号,她的教案两次在全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主编教材《网络广告学》,参与编写教材《当代广告学概论》;主持湖北省人文社科项目《数字化重构:基于手机的中国家庭文化传播模式研究》和校级重点项目《基于众包平台的独立学院广告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指导学生科研项目《新生军训视频微电影》及《校园形象数字化传播策略研究》等。

指导学生竞赛是冯老师扬名校内外的“战功”。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她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三等奖;在有广告奥斯卡之称的ONESHOW中华青年创意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四金二银一铜的好成绩。十年的付出,可谓一路辉煌,而今身为系主任,她更加明白自己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大学锻炼了我的意志

每当问起大学生活,不同人身上我们都能听到不一样的故事。

谈及大学生活,冯老师一番感慨地娓娓道来。本科阶段,她读得并不是理想的专业,为了转到心仪的专业,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都咬牙坚持,并且在两个专业上都名列前茅。

在冯老师眼里,大学并不是一个单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大意义上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的地方。大学四年里,她不停地给自己压力。

“如果想改变将来的路,就必须这样做。”

花同样的时间去学两个专业,内中艰辛不为旁人所道。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当时考研失败了,那段经历也同样会成为宝贵的财富,因为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明白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怎么做,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mmexport1516008421320.jpg 


我的试卷里从来没有正确答案

在教学上,冯老师认为,身教大于言传,老师对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冯老师希望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看到她的态度,包括对教学的态度、传媒业的态度、对广告业的态度以及对世界的态度。

“上课也好,考试也好,我很期待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多方面的思考。”

在冯老师的课堂上和试卷里,从来就没有正确答案一说,她坚持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

你是谁不重要,背后是谁也不重要

谈及广告专业的就业前景,冯老师说,广告专业看中的是个人能力,只要能力强,在任何广告公司都能占据一席之地。广告行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零门槛,有时候学历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广告行业需要创意,一流的广告公司,首先看的是作品。

冯老师时常对学生说,你是谁不重要,背后是谁也不重要,关键是你的作品。一句话:有作品赢未来。

玩得越多,看得越多,想法自然就多了

广告专业需要灵感,灵感从哪儿来,冯老师特别开心地笑了笑,“玩啊”。

她说,“广告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会玩,玩得越多,玩得越杂,想法也越多。我们不喜欢待在一个地方整日学习,喜欢天天找新的有趣的东西。所谓创意,就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得越多,想法越多,创意自然就有了。两个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行业也可以连在一起,就如同搭积木,积木越多,变化就越多。”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冯老师对尊师重道有独到地理解。她认为学生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可能还没有她从学生身上学到的多。

“对学生要怀有‘敬畏之心’。”冯老师解释到,“后生可畏,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老师的态度或者无意的一个行为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老师要做好自己,树立榜样,不管学生有没有以你为榜样,标杆就立在那儿,这是没错的。 

希望我的学生能时刻保持清醒

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迅速发展,人工智能会替代那些低智商的重复性劳动。阿里AI“鲁班”每秒能制作8000张海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未来5-10年,学生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要干什么,如果你真的满足于现状,整天搞几个套路模板应付老师,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在课堂上,冯老师这样对同学们说。

她希望同学们时刻保持清醒,充满危机感,发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冯老师的话语里,可以深深体味出一位老师对未来的期待、对专业的期待、对学生的期待。也许就在我们谈话间,又一个创意产生了。

      

(指导老师:齐华)


联系电话:027-81695691 / 81695692

院长信箱:lijiao@whhxit.edu.cn  

地址: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综合楼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