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与特色
本专业以新媒体策划运营和微视频制作为特色,采用“3+1制+导师制+项目制”的培养模式,与荆楚网、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芒果TV等知名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电视台、报刊社、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互联网科技公司等行业领域从事新闻采编、内容策划、媒体运营、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公众号
二、主要课程
全媒体新闻采写、新媒体创意与策划、网络编辑实务、数据新闻、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节目策划与制作、微视频制作、新闻摄影、非线性编辑、影视动画创作等。
三、教学团队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拥有一支专业背景多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包含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管理学、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团队成员中既有深耕新闻传播领域多年的资深教授,也有丰富新媒体行业实践经验的青年学者,还有海外留学归国的青年才俊,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获得各类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省级特金奖等奖项,共计16项。
四、校企合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下设新媒体设计部,以“项目制”为依托,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定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实战训练,与荆楚网、湖北今古传奇数字新媒体公司等知名媒体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实现多方合作,与芒果TV、湖北长江传媒集团、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输送实习生参与项目实训。
五、创新成果
1.促融合,专业特色鲜明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开设融合课程,增强学生的视觉表现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重实践,紧贴行业育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通过课内实践、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课程竞赛等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开展马边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短视频直播助农实践、认知实习特色研学实践、“阅享华夏”读书节IP活动、毕业设计展宣传服务等。专业竞赛方面成绩显著,在大广赛、互联网+等各项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3项、校级立项50项。
网媒专业学子获大广赛全国一等奖
3.崇思政,“红色课堂”放光彩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教学之本,做到课程思政常态化。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新媒体作品主题创作,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传递中国故事、热爱家乡、凝聚榜样力量等情怀。这些优质的“红色成果”均得到人民网、学习强国APP等媒体和平台的报道。
新媒体节目策划与制作课程成果被人民网报道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依托传媒“颜”究院名师工作室,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与企业协同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在服务湖北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和横向技术服务合同,将项目植入专业课程,为企业拍摄各类宣传片35部,开展直播项目3项,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宣传服务705条。在社会服务方面,师生们走进社区、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运用新媒体知识技能传递社会正能量,策划发布各类新闻稿件200篇,其中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极目新闻等平台发布宣传稿件40篇,获得高度赞誉。
社会服务与教学成果
六、就业情况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应用型高素质新媒体人才,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发展前景广阔,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部分学生在阿里巴巴、腾讯、新浪、今日头条、人民在线、时代周报、芒果TV等知名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工作,活跃在新媒体策划、内容创作、运营管理等关键岗位,展现出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部分学生还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基层服务项目,将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还有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多名同学考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就读研究生。
七、教学设施
学校重视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验中心及实训平台的建设和经费投入,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本专业实验教学设备先进,拥有虚拟演播室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动作捕捉设备、无人机、单反相机、运动相机、摄像机等一批先进实验实训设备仪器;拥有摄影棚、影像制作实训室、VR实训室以及多功能机房,能够满足学生全媒体新闻采编、融合新闻生产、视频创作包装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信息更新至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