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2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核心课、校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公开课在833-2开讲。课程主讲老师为网媒系主任蔡姗老师和系骨干教师吴晓炜老师共同担任,网媒系部分专业老师前往观摩与学习。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数字作品拍摄技巧”,特色是将动作捕捉技术融入其中,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与演示,为学生搭建了创新性实践平台。课程伊始,蔡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动捕技术应用场景与发展历程,吴老师则结合经典影视案例和热门游戏作品,生动阐释了动捕技术如何重塑数字角色的生命感,使其动作流畅自然、情感表达细腻真实,为同学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接下来的实践操作环节,课程现场架设了专业的动捕设备,两位老师亲自演示了设备校准、标记点识别、数据采集与清洗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

随后,课堂迎来了高潮——学生体验环节。同学们踊跃参加,穿上特制的动捕服装,两位老师穿梭于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指导。当一位同学尝试捕捉一套武术动作时,吴老师从技术角度建议“注意转身的节奏,给系统一个清晰的捕捉时序”;蔡老师则从表现力出发鼓励学生:“想象你真的是那个角色,把情绪也带入进去!”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电脑屏幕上的虚拟角色精准而生动地复刻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这种“化身”为数字角色的新奇体验引得现场惊叹连连。这种“在做中学”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探究欲望。
公开课结束后,两位老师与观摩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蔡姗老师表示:“《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打破技术壁垒,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我们之前引入了虚拟演播室系统,今年在学校支持下又引入动作捕捉系统,并结合AI技术,希望通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方式赋能数字作品创意与生产。”吴晓炜老师补充到:“这门课程将积极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引入课堂,不仅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真实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为数字创意产业未来发展培养更多具备跨专业整合能力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