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推荐
院内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院内动态 > 正文

【教学动态】精研课程细节,赋能教学提质——包装设计课程组开展包装结构设计专题磨课活动

发表时间:2025-09-29 18:48 作者:梁黎 阅读: 编辑:卢奕帆

为持续优化包装设计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9月25日12:00至14:00,包装设计课程组围绕“包装结构设计”核心教学内容,开展专题磨课研讨活动。姚田、李娟、梁黎、李洲君四位课程组教师齐聚814-2空间,以“打造优质课堂、适配学生需求”为目标,深入剖析教学痛点,共同规划课程优化路径,为后续教学工作夯实基础。

本次磨课以“包装结构设计”为核心议题,该内容作为包装设计课程的重要模块,直接关联学生对包装功能性、实用性与创意性的综合把控能力,也是学生后续参与设计实践的关键基础。活动伊始,课程组先梳理当前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姚田老师结合过往教学案例指出,部分学生在设计中存在“重视觉、轻结构”的倾向,对包装的保护性能、组装便捷性等结构核心要素考量不足,需在教学中强化结构设计与实际应用的衔接;李娟老师则补充道,现有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操衔接不够紧密,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结构设计任务时易产生畏难情绪,需进一步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编排逻辑。

针对这些问题,四位教师展开热烈讨论,初步明确课程优化的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强化结构设计的实用性教学,让学生理解“结构服务于产品”的设计原则;二是优化教学内容的递进逻辑,兼顾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丰富教学案例与实训形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明确优化方向后,课程组围绕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展开深度研讨,从教学内容编排、实训活动设计到学情适配策略,逐一打磨细节。

李娟老师提出,应将包装结构设计教学按照“理论认知—案例拆解—实操训练—成果优化”的逻辑重构内容模块:先通过行业经典包装结构案例(如快递缓冲包装、食品密封包装)帮助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的核心要素;再由教师演示基础结构(如纸盒折叠结构、卡扣结构)的设计与制作流程;最后让学生结合具体产品(如文具、小型电子产品)完成结构设计实操,实现“从学到做”的闭环。这一建议得到了课程组的一致认可,大家认为该模式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逐步建立设计信心。

梁黎老师则从学生作业设计的角度提出创新思路,她指出:“以往的作业多以‘完成完整包装结构设计’为单一目标,部分学生因无从下手导致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基于此,她建议将作业进行“步骤拆解”,按照“结构草图绘制—材料选择分析—结构尺寸标注—实物模型制作”的步骤布置阶段性任务,每一步都明确要求与评价标准,教师同步提供针对性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流程,提升作业完成质量。这一策略既贴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能让教师更精准地发现学生在每个环节的问题,实现“因材施教”。

李洲君老师结合学情分析补充道,需根据学生的设计基础差异,在课堂任务与作业中设置“基础版”与“进阶版”两个层级:基础版任务聚焦结构设计的规范性与实用性,确保所有学生掌握核心技能;进阶版任务则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创新结构(如可折叠回收包装、多功能组合包装),充分激发学生的设计潜力。



为确保课程优化策略能够顺利落地,课程组还针对教学日历、教案等教学配套资料的合理化调整展开研讨,力求让教学内容、教学节奏与教学目标高度匹配。

姚田老师带领大家对照新版课程教学大纲,逐一梳理教学日历中的课时分配:将“包装结构设计”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同时在教学日历中明确各课时的核心知识点、教学重难点及对应的实训任务,让教学进度更清晰、教学目标更明确。

在教案修改环节,李娟老师提出,需在教案中补充“教学反思”板块,每次课后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及待改进之处,为后续课程的持续优化积累数据;梁黎老师则建议在教案中加入“行业前沿拓展”内容,如可降解材料在包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智能包装的结构创新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设计视野。



经过两小时的深入研讨,课程组最终确定了包装结构设计模块的优化方案,完成了教学日历的调整与教案的初步修改,并明确了后续的教学实施计划:10月起,优化后的课程内容将在2023级包装设计专业班级中试点开展,课程组将持续跟踪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细节。

此次磨课活动,不仅是包装设计课程组对教学质量的精准打磨,更是教师团队协同育人、共同成长的生动体现。课程组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磨课为契机,继续深耕教学细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用更优质的教学内容与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提升专业素养与设计能力,为包装设计行业培养更多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联系电话:027-81695691 / 81695692

院长信箱:lijiao@whhxit.edu.cn  

地址: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综合楼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