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推荐
院内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院内动态 > 正文

【校庆十周年系列报道】花开不败 为梦长青—记人文与艺术系编辑1111班学生赵丹林

发表时间:2014-05-04 10:03 作者:人文与艺术系记者团 阅读: 编辑:

赵丹林,女,汉族,荆州监利人,预备党员。现就读于人文与艺术系编辑出版1111班。先后获得院“优秀三好学生”、院“三好学生”、院“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并多次获得奖学金。此外,荣获摄影大赛二等奖和演讲比赛三等奖等奖项。而在“挑战杯”创意营销大赛中,她与所在团队荣获一等奖,并成功入围省赛。

如果说,每个女孩儿都是一朵花,那么赵丹林必定是一株仙人掌。她不似玫瑰艳丽,不似牡丹华美,亦不似兰花清幽。但她却像在最贫瘠的沙漠深爱过热烈的太阳一样,一路扎根一路成长,带着最和煦的阳光翻山越岭而来。为学业,她力争做顶尖学生;为事业,她努力成新闻人才;为爱好,她且行且吟。

戴着学生的脚镣跳自己的舞蹈

“摄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这是大一摄影课上,摄影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赵丹林而言,学校生活也是如此。她始终坚信,大学生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如果连人生的一部分——大学生活都无法活出自己的风采与精彩,又如何漫步这悠悠人生路。于是,在这座象牙塔里,她依然能像在旷野之风那般自由愉悦。

坐在教室里,与老师互动,跟着课堂节奏打开思维,是她的一大爱好之一。于是从大一至今,她几乎每堂课都坐在教室第一排。作为“首排专业户”的她,也通过决心与努力,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座位成正比。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连续两年她的综合测评成绩都居于班级前列。

 20123月至今,她担任编辑1111班班长。作为班干部,她先后协调其他班委、同学参与各类校园活动;组织各项有编辑特色的班级活动,如“‘编辑牌’一站到底”答题竞赛活动就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编辑1111班也获得了“人文系十佳宣传班级”的称号。

为记者梦笔耕不缀

两支笔(写字笔和录音笔),一个采访本,一台电脑,这四样家当伴着赵丹林从大一走到大三,从系里走到院里,从校内走到校外,从普通的小记者走到系记者团团长,再到院宣传处青年传媒集团CEO

初入大学时,她便出生牛犊不怕虎地告诉学姐:“我一定会成为记者团团长。”一年后,她做到了。而其中滋味,如鱼饮水。饿着肚子写稿改稿的满足,是旁人无法体会的欢欣;手指敲击键盘的声响,是她在凌晨一点最熟悉的音符;www.1957.cn是她网页收藏夹里访问次数最多的网站。

像所有追梦人所坚信的那样,到达一个山顶是为了翻到另一座山峰。她不再满足于校内稿件,于是卯足了劲向校外媒体发展。大一快结束时,她在荆楚网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外稿。由此打开了她的外稿之路。

担任学生记者至今,她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等多家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刊发稿件数十篇。并参加长江网i新闻年度盛典、绿丝带文明行车活动等多项社会活动,采访了武汉名嘴“何祚欢”、谐星阿星等社会知名人士。

而最让她满足的,是她对平凡学生追梦逐梦之旅的采访报道。《一路搭车便到了尼泊尔》、《90后女大学生做义工旅行 20天花800元》等系列稿件在经《长江商报》、长江网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转载。

行摄四方,眼归纸卷

除了学习与新闻,摄影、旅行与看书也是赵丹林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要素。

她在烟雨蒙蒙的四月,拜访过西子湖的美;在夜幕四合的夏夜,踏着福建的海浪欢唱;在云贵高原的巍巍众山中,瞻仰过黄果树瀑布的壮阔。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她走走停停,行行摄摄。这些经历让这个仙人掌般的女孩,多了一丝柔和少了一分莽撞。她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而且始终坚信,旅行是心境而不是距离的远近。所以在江城走街串巷四处游荡也是她的爱好之一。而旅行资金都是奖学金与生活费的结余。

当她停下脚步时,书便是她最好的伙伴。图书馆里有她低头看书的情景;寝室床头也有她挑灯夜读的身影。粗略估计,从大一至今,她以每学期十几本书的进度,共计阅读了六十余本课外书籍,而这些书,成了她最大的财富,化成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存于她的电脑里、笔记本上以及心里。

“做一个花开不败的女孩儿,像仙人掌一样坚强。”这是赵丹林5年未换的签名档,也是植根在她心底最强烈的信念,指引着她脚下的每一步。

 


联系电话:027-81695691 / 81695692

院长信箱:lijiao@whhxit.edu.cn  

地址: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综合楼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