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黄燕华)“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是古书对扎染的生动描写。7月18号上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活美·加油站”马边社会实践队给柏香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扎染课。
课堂开始,实践队成员王胜给小朋友们给柏香村的小朋友们介绍了扎染的基本知识。扎染是中国民间艺术,约有1500年的历史,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接着,王胜给小朋友们做了扎染的示范。小朋友们盯着授课老师手上的扎染衣服点头、拍手,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随着演示结束,小朋友迫不及待拆开材料包开始动手实践,助教老师也参与其中,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扎上一根根皮筋,按照自己的喜好点上色彩,横格花纹、圆圈花纹、色块花纹,看着自己的作品,小朋友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相互欣赏讨论。

扎染主要由扎花和浸染两道工序组成。扎花——用橡皮筋将衣服捆住,橡皮筋捆的越多,留白的越多。浸染——把衣服打湿,再用染料着色,最后放在封闭的袋子里浸泡八个小时。由于制作者不同,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扎染课上孩子们的作品充分展示出了他们独特的审美个性与蕴含在其中的审美情感。
“通过此次特色课程,让学生了解扎染的意义,同时让小朋友们天马行空、发挥他们大胆的想象力,感受和体验扎染带来的快乐,可以拉近孩子们与民间艺术的距离。增强小朋友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族特色的魅力。”实践队成员王胜说道。

“哇!这件衣服染的好漂亮啊!”、“好像龙卷风!”、“好神奇啊,颜色都混到一起了。”小朋友们欢快的笑声传遍整个校园。一块小小的布,通过小朋友们的双手,成为一件件独特的“艺术品”,每一件衣服都有独一无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