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体验传统非遗手工艺品的设计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团总支联合公共艺术课部(非遗研究中心)于2024年4月26日中午,在逸雅楼学生社区开展了“劳动美育——非遗景泰蓝”非遗手工创作活动,我院心理健康协会组织爱好非遗的同学共同参与,活动由刘雪颖老师主讲。

活动开始,刘雪颖老师简单介绍此次活动流程以及景泰蓝的制作方法,刘雪颖老师为同学发放景泰蓝材料包,胶水以及铜丝后,景泰蓝制作正式开始,同学们跟着刘雪颖老师的制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制作。刚开始同学们手法生疏,在老师的教导下渐渐地在底板上绘制出草图并添加上了铜丝,初现了景泰蓝作品的雏形。

接着,刘雪颖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景泰蓝作品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和制作细节,同学们认真听着老师讲解制作时使用道具的用量比例以及如何处理杂质,让自己更好的制作出景泰蓝作品。同学们都认真的制作着,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会向老师请教。刘雪颖老师告诉同学们,制作出一件优秀的景泰蓝作品,需要投入很长的时间来处理材料,也要控制好制作材料的比例,让材料更好的混合,就如同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能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一步都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景泰蓝的魅力和韵味。

活动最后,刘雪颖老师告诉同学们,作品完成后,需要用外框装饰起来。如果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工作室询问老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次非遗手工创作活动中,体会到景泰蓝的特点和意义,景泰蓝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也展示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项传统工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以布为纸,以针做笔,以线当墨”带领同学们了解了这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传统文化瑰宝“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