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12日,智能制造学院实验中心顺利开展了本学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虚拟拆装”开放性实验。该实验依托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动力蓄电池系统拆装环境,为学生提供 “零风险、低成本、高交互” 的实践平台,这一创新性举措,为学生提供了前沿且实用的实践平台,有力推动了学院实践教学的深入变革。

此次虚拟拆装开放性实验,使学生借助虚拟软件,即可身临其境地进入虚拟实验场景,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各个部件进行细致观察,并模拟完成复杂的拆卸与组装流程。实验内容涵盖了动力蓄电池的结构认知、整体拆解、故障诊断与修复等多个关键环节,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与传统实验相比,虚拟拆装实验优势显著。一方面,它有效规避了传统实验中因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同时降低了设备损耗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虚拟实验可重复性强,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多次开展实验操作,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实验中心还配备了专业教师和来自华夏汽车工作室的“小讲师”团队,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全程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正确掌握操作技巧。
自该实验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与。参与实验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虚拟实验,他们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为直观、深入地认识,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这种虚拟实验形式很新颖,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大胆探索,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帮助很大。” 一位参与实验的同学兴奋地说道。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学校在实践教学改革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智能制造学院实验中心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传统实验的时空限制。学生可登录系统进行沉浸式学习,未来,智能制造学院也将持续优化开放性实验课程,为大家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