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智能制造学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规范管理、推进室风建设、鼓励科技创新等系列举措全面加强学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学生课堂出勤率、早晚自习学习效率、寝室学习氛围、科创竞赛成绩、毕业生就业质量等的全面提升,学风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促学风。一是全员重视学风建设。由院长、书记牵头,制定学风建设方案,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年、学风建设月活动,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进行布置和研讨,对全院教师提出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对全院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召开班团会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制定班级具体行动计划。通过系列举措确保全员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学风。修订完善《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等制度,为学风建设落地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三是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抓落实。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学院领导、辅导员共同对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聚焦,从而明确改善方向,集中力量推进学风建设。

强化队伍建设促学风。一是辅导员落实主责主业。辅导员深入课堂查课、听课,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掌握第一手课堂信息。辅导员晚点评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教育和引导。二是任课教师严格课堂管理。严格课堂考勤,针对缺勤、迟到等重点学生,建立台账,及时反馈给辅导员有针对性开展管理、教育;手机集中管理,课堂抬头率提升,学习效率提高。三是班主任发挥专业优势走进学生。进课堂、下宿舍、与学生谈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业表现,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四是学生骨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召开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专题学风建设会议10余场,社区学生干部座谈会20余次;对学业困难、违纪等重点学生提供帮扶指导;党员干部朋辈一带一学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严格规范管理促学风。一是家校协同齐抓共管。落实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协同管理成效明显,课堂前排就坐率达到80%,教师反馈及辅导员联系家长人次明显增加;全年查课共计5000余人次,复查异常课堂近百余个;辅导员每日集中进课堂,对重点关注班级及学生专项督察,全年查课率较上学年增加200%,学生课堂出勤率保持在95%以上。二是提高早晚自习学习效率。低年级辅导员全程跟班学生早晚自习,及时跟进学生状态,开展“小讲师”英语服务团,带动学生制订早自习每日专项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安排表等学风建设方案,安排专业教师及专业型社团设置小课堂,安排优秀学生干部开展专题学习经验分享,早晚自习学习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推进室风建设促学风。一是扎实推进星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以星级文明寝室评比为抓手,重点加强寝室内务卫生整理、学习氛围营造初见成效,学生寝室违纪情况明显下降,寝室全年无一起安全事故,不及格寝室全年累计不超过10间,学生寝室优秀率持续上升。二是开展党员寝室挂牌活动。为学生党员寝室挂牌,加大对学生寝室的检查通报力度,推进党建与社区服务的有效融合,增强社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区学习生活中的先锋模范和榜样引领作用。三是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寝室文化节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寝室氛围,增强寝室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鼓励科技创新促学风。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学术竞赛活动,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是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与训练计划项目。全年学生参与率超过100%,组织大一学生全员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大赛校赛,组织800余名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学院超900余人次参与,2023年立项的54个项目顺利结题,2024年申报34项,最终成功立项2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二是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竞赛。本年度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十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64人次,省级奖励160人次,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开发布论文2篇,软件著作权1项,创新创业获奖人数占全校获奖总人数的1/4,获奖赛事数量和等级有突破。学生累计获得SolidWorks、CATIA等各类专业证书2000余份。

高质量就业彰显学风。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全程跟踪就业、全面教育引导就业的长效工作格局,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4年,学院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毕业生539人。截止8月31日,学院就业落实人数506人,包含考研、基层就业、创业等,就业落实率93.88%,协议就业率90.91%,专业对口率超过80%,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二,就业质量全校最高。在2024年学校就业工作考核中,学院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