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生风采 > 教师风采 > 正文

【课堂写真】朱畅:对分课堂,问题导向,深化育人内涵

发表时间:2024-04-02 15:45 作者: 摄影: 来源:

授课教师:朱畅

课程名称:国际商法

授课班级:国贸1211

授课时间:2024年3月22日第1节课

授课地点:教学楼1-304

撰  写:严婷婷(督导)


摘要:《国际商法》是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学习法律条文,让学生了解国际商事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塑造适应当代经贸活动的法律分析思维提升学生在商业环境中的竞争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朱畅老师在《国际商法》课程中开展混合对分课堂模式教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赋予法律条文鲜活的生命和具体的含义,让同学们能够更客观理性地评价中国的法律现状,加强对中国法治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学效果显著。


在《国际商法》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朱老师注重挖掘思政元素,力争做到“科学性”和“思政性”的统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结合国际商事法律法规本身的特殊性,精心设置“思政触点”,努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会精神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融入知识体系、实现价值认同。本次课堂主讲的内容为合伙企业法中普通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将来创业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商业组织形式。

一、教学设计

《国际商法》课程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精讲留白、独学内化、分组讨论”三个部分,其中分组讨论部分又分为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

线上+线下精讲留白部分主要讲授“普通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只讲授重点与难点,通过一些小的案例来对法律条文进行说明,让法条鲜活起来,便于理解与记忆。对于非重点的部分指导同学进行自学,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线下独学内化部分,针对授课内容给予学生案例作业,让学生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不用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线上PBL分组,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要求学生围绕案例,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不过多涉入。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教师首先抽查,然后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无论个人、小组,还有遗留问题的,都可以提出来,教师给予解答。最后教师用几分钟将课程的知识点总结与升华。


二、课堂实录

8:20-8:23朱老师通过学习通在线平台发布了以“普华永道与恒大”为主题的短视频,围绕“恒大地产拟被处以41.75亿元罚款,审计机构普华永道是否该承担责任”这个问题展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类新闻,关心时事。


8:24-8:40,朱老师通过对普华永道特殊普通合伙企业的分析,重点讲解普通合伙人以及有限合伙人入伙、退伙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等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学习合伙人的相互代理原则,做到理解“法治”,增强法治观念。课堂上以下同学表现活跃。


8:41-8:45,朱老师根据本讲理论知识,布置PBL分组作业,“创业就业,与法治同行”开放性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首先独自学习,针对案例的具体情况深入理解,写出自己的见解与疑惑。


8:46-8:55,进行讨论、抽查、提问三个环节,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等级分成每组4-5人,要求每个小组围绕上述案例,相互讨论,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提炼出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完毕之后,朱老师随机抽点12个小组,并鼓励其他小组自由提问,分享小组案例讨论的精华,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张钟彪、董苏情、隗文瑄等同学积极发言。讨论过程中,朱老师发现学生对于合伙企业经营风险的理论掌握较好,但是如何应对风险却只停留于表面,因此需要加强从知法守法到用法的转化。


8:56-9:05,朱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课程进行总结。首先合伙前,需要对合伙人的诚信进行调查,“诚信”即是道德底线,也是法律要求。其次合伙存续期间,让同学们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搞清楚作为一个合伙人正当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最后在合伙无法存续后,合伙财产清算的原则,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在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三、教学效果

本节课应到55人,实到55人,到课率、抬头率高,前三排就坐率达到95%以上,学生参与度高,基本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国际商法》的对分课堂中。

总体而言,本课程采用问题导向下的讲授式教学法朱老师在讲授内容时精讲留白,做到了重难点突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二十大精神自然融入课程中,同时留下部分知识供同学们思考与探索。以多样化的“作业”为纽带,学生当堂独自内化学习,趁热打铁能将理论知识较好巩固,达到学习法治与理解法治之间的过渡。学生自主学习后继续开展分组讨论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交流,使得同学们的低层次问题能够在团队交互式学习中得以解决,并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难题,消除学生害怕提问的心理,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学生将课堂讨论凝练出的未解决的难题交付教师答疑,师生交流互动中学生完成对学习内容框架的构建,从理解法律治理到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引导同学们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院办027-81695657  学工办027-81695658


学 院 微 信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