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团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华夏建规】22级城乡规划专业师生赴江西省婺源、瑶里两地开展2023年建筑艺术表现基础实习

发表时间:2023-06-21 13:06作者:张力文阅读:


为了加强学生对城乡建筑环境的观察、感悟与审美能力,使其对我国优秀的自然与人文文化有更实际的认识与理解,能够从传统地域特色中感知场所与历史文脉的延续,城乡规划专业特此开设了“建筑艺术表现基础实习”课程。2023年6月12日,我院城乡规划系组织开展本专业2023年建筑艺术表现基础实习。本次实习由城乡规划系教授密新武、教师胡琳二人作为带队指导老师,带领本专业22级全体同学共同前往江西省的婺源、瑶里两地开展为期十天的校外写生。

此次同学们前往写生的第一站目的地——婺源县李坑村,因其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群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村中明清古建筑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在这里,同学们不仅可以从传统的地域特色——徽派建筑中感知场所与历史文脉的延续,也能领略到李坑风景区规划建设的独到之处。同学们在游览景区时都不禁为其规划师的规划“雄略”感到震撼,同时也认识到了规划师的责任和意义所在,对本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此次在李坑村期间的实习安排为6月13-15日全天写生,当晚由指导老师针对当天学生们的写生成果进行集中点评。在此基础上力求不断巩固、提升同学们的钢笔速写与水彩画技法,使其掌握设计表现所需要的取景构图、透视、色彩、空间等造型因素规律,提高其对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等形体的表达能力,好为他们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的三次集中点评会议中,指导老师胡琳通过比对同学们的作品,指出了大家普遍存在透视角度不够准确、未能表达出建筑材质、水彩色调过于单一等一系列问题。随后,她针对上述问题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选取自己较易把握的透视角度;第二,遇到不懂表达的材质或者调不出的色调可以多查多借鉴多尝试,禁止随意表达;第三,要勤加练习线条和调色。通过点评的方式,同学们都明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收获颇多。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他们唯有把老师的建议落实到自身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第三次集中点评结束后,同学们在李坑的写生任务也随之落下帷幕。此次在李坑为期三天的写生是连通同学们与真正的“建筑生活”的一座桥梁。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城乡建筑环境的观察与审美能力,使其对我国优秀的自然与人文文化有了更实际的认识与理解,还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了其用所学专业知识对建筑进行解读的能力。实习期间,两位老师细心指导,学生们认真学习,实习预期效果良好。

关于本次实习,同学们也有很大的感触。城规1221班的刘佳浩同学说道:“通过本次写生不仅提升了我的绘画水平,也让我学会从地域特色中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感受光与色的变化和魅力,它让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不再单纯地认为这只是在校开设的一个课程,要想提高绘画和审美能力,我们就要用眼睛去发现美,用知识去解读美,用画笔去表现美。对自然风景,环境,建筑的美的提炼,便不再是盲目的去画一幅画,做完一件事。美是相通的,对于我们城乡规划专业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拓宽视野,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而我在本次学习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某些事物也有了新的认识,此行收获颇丰。”

城规1222班的徐靖柔同学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第一次的外出写生使我体悟到了实地体验的重要性,虽然写生还比较笨拙,却也认认真真的画了一些,多少也拉近了写生与传统技法的一点距离。眼前婺源的山清水秀,还有古老的建筑真是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这一次写生让我收获巨大,使我体会到了吃苦耐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使我们加深了对当地古建筑的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及当地的文化知识,也了解了我国先辈们的智慧与精巧。”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邮编:430223 联系电话:招办027-81695660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市内乘坐586到华夏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