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上午8点,在城规实验室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实习课程总结考核。

实习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从教与学两方面检验教学质量的功能,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我系城规专业在教育转型的实践中,大胆引进答辩模式由于实习课程考核,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核没有标准答案
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问题的症结渐渐浮出水面:传统的课程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重期末轻平时、重分数轻能力,考试方式单一,评价过程缺少互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院专门成立命题小组,一场突出检验学员知识运用能力的考试模式改革在学院全面展开。
实习考核内容偏重实际应用。题目大多是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实际问题,并且不再设置标准答案。“对实习单位的看法”“实习中你的收获”等都成为答辩的内容,实习课程内容综合性、应用性的增加,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一个小区需要什么才能宜居?请你自主设计一种方法。这是答辩考核的考题。结果,同学们竟然想出8种不同的方案,就连命题老师也连称“没想到”。
打破单一日记模式。演讲、答辩、课题立项等全新形式纷纷亮相。在答辩会场上看到,所以学生现场抽签排序,结合自己所学所思进行答辩,由考核组根据学生的思路、语言表达、气质、设计方案等进行综合评分。
改革引发的连锁效应
全新的考核模式一经实行,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叫好者说,以后再也不用“按部就班”了;苦恼者说,参考书再也派不上用场,以后实习无法偷懒;更多的同学认为,改革后的考核暴露出了平时学习的“短板”,一下逼出了自己提升能力的紧迫感。
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了研讨互动中,激烈的辩论、精彩的解答不仅帮助同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吸收到许多课本外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抄写的少了,需要查资料、做研究的多了。
随着考试命题方式的转变,教员授课也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现地教学、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样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气氛更加活跃。
我们探索实施的实习考核模式改革,使教学与考核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诊断了教学改革成效,也使老师教学方法得到了检验。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完善‘教学-考核-评价-反馈’的良性互动机制,引导老师改进教学手段、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高。”